海外动乱频发,中企安全保护如何吸取成功经验?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先行军》系凤凰国际智库最新推出的一档重磅栏目,主要研究分享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典型成功案例和失败经验。本栏目邀请相关专家、企业人士、海外华人共同围绕企业国际化问题进行案例讨论和战略思考,并深入介绍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制度、文化规范、经济制度、社会习惯等因素,以期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本期作者:于凡,凤凰国际智库助理研究员

近期,在法国尼斯、土耳其、委内瑞拉和南苏丹均发生了有极大影响力的动乱。早在2011年的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期间,我国在当地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受到了大规模、严重的威胁。如果算上地区性武装分子对我国海外企业及公民的威胁,时间则可以再往前追溯10余年。而在世界处处充满不安定因素的当下,中国企业和人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国际化的浪潮,正在不断的走出国门,中国政府、企业和公民对“海外利益保护”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面对政权更迭、恐怖袭击、所在国社会动荡等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时,诚如一位资深的国际风险管理专家所言:“成功走出去的方式可能各有千秋,但是不成功的原因基本就这几种,而这些原因还没有被充分的共享起来,一个企业走出去碰上了几个坑,到下一个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还会碰那几个坑,而且还会在这个地方再交一次学费。”

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总结,把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传递给相关企业和人士,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海外动乱频发的地区,中企人员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基本的要求。在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期间,中资企业的损失和教训仍历历在目。而在近日非洲南苏丹发生战乱时,中资企业进行有序、有效的撤离,避免了人员损失,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

当对外投资需求遇上不确定的海外安全隐患

自7月8日以来,南苏丹局势迅速恶化,支持总统基尔与支持副总统马沙尔的武装力量在朱巴附近激战,造成数百人伤亡。期间,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被炮弹击中,造成我两名维和官兵牺牲的事件,更是凸显出当地局势的混乱。事发当时,除约1000名中国维和官兵正在南苏丹执行联合国任务外,另外还有超过1000多名中国人身处南苏丹,安全受到威胁。

南苏丹内战,中资企业员工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这在越发纷乱的世界中并不是偶发事件

早在2013年,刚刚独立的南苏丹因内部纷争而爆发内战,很多中国企业被迫撤离。“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吸引很多中国企业来到南苏丹。大家认为,南苏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大,又有相应的石油收入做建设资金的保证。当时,经过50年独立战争的南苏丹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强项。” 一位在南苏丹多年的华人这样告诉记者。

南苏丹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加上中石油是南苏丹油田重要的投资者之一,中企对南苏丹的现金流有信心。据当地中企人员介绍“这些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类:建筑类国企和私企,其中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和地方性国企,他们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石油开采;而私营企业则为上述着国有企业做配套服务,包括商业、物流、酒店、餐饮、汽车修理和安全服务等行业。”

2013年南苏丹爆发的内战,让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停滞,大多数投资者先后离开南苏丹。但是在内战平息后,很多中国企业又返回。大家认为在内战平息后,至少在首都朱巴的安全是可控的(当时南苏丹一直在战争中,但是战争在首都以外地区进行)。同时有不少企业,特别是部分私企在南苏丹有占个人总资产相当比例的投资,难以割舍。

南苏丹的中国企业的投资情况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缩影。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缺乏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企业的投资宝地,但是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常常面临着政治动荡、社会治安不良等一系列风险。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也越来越多,他们更缺乏像大型国企那样在海外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如何保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一个长期话题。

面对突发政治危机,应建立系统、专业的安全保障

如同南苏丹的情况一样,中国企业走出去总是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这和中国的对外投资结构直接相关。但是如何在现有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安全保障?单靠安全帽、应急包、掩体来进行防护是远远不够的。从本次南苏丹成功撤离可以暗处,海外安保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

中国数十家企业的100余人在中国大使馆和中国安保公司德威的协调下,撤离了战乱的南苏丹。

在当地时间7月13日,两架中国安保公司德威集团租用的包机离开南苏丹首都朱巴,平安降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来自中国数十家企业的100余人在中国大使馆和安保公司的协调下,撤离了战乱的南苏丹。这是此次内战发生以来,我国从南苏丹撤离的首批人员。本次成功撤离在获得中国媒体的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成为了“海外安全保护”的成功典范。

“战争属于不可抗力范畴,即使中资企业十分重视境外安全工作,遇上南苏丹这种情况,最后考验的,是应急预案的准备和执行水平。”负责此次撤离的中资安保公司德威集团的安全专家表示。

总结此次成功撤离的经验,据凤凰国际智库南苏丹观察员介绍,“中国安保公司在南苏丹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收集系统,将收集的信息免费和当地的中国企业分享,以方便大家做好提前预警。有了信息的沟通和预警,我们的心中就有了数,就不会陷入惊慌。”

随着我们企业在海外遇到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走出去企业都开始重视海外安保工作。但是却有很多企业对海外安保公司的工作存在误解,认为“安保=保安”。直接负责此次南苏丹撤离的中资安保公司德威集团安全官周波强调,“境外安保工作需要体系化的整体安排,事前、事中、事后都须考虑,人防、物防、技防、管理相结合,评估、防范、预警、处置全涵盖。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切实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安全。”

从德威执行本次安全撤离的成功经验可知:安保不仅仅是现场防护,还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危险还未发生时信息收集、提前预警和应急方案的制定,危险发生后应急方案的执行和必要时刻的撤离,对中资企业而言都非常重要。

磨砺中成长,我国海外安保能力显著增强

这次南苏丹内战与2011年利比亚、叙利亚内战,和2013年南苏丹内战相比,虽然时间短,但是发展十分迅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混乱。与当时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的海外安保能力显著增强。

首先,大使馆和安保公司协助,安全信息共享体系逐步完善。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时,我国驻叙利亚使馆缺乏对当地中资企业和中国人情况的掌握。导致在撤侨时,当地中国人的人数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撤侨工作计划被迫改变。同时,在战乱情况下,利比亚通讯、交通全部受到影响,给我们通知和组织当地中国人撤离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但此次,我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建立了QQ群,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在危险来临时,它还承担其联络和组织的任务。像德威这样的安保公司的信息收集系统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此次的撤离过程中,由于联系通畅,人员的通知和集结工作就十分顺利。

另外,加强安保意识和防护措施,制定应急预案。2011年叙利亚内战时,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安保意识。他们没有做好现场防护,也没有相关的应急预案,在内战爆发后陷入了手足无措,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2013年南苏丹内战之后,我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就要求所有在当地的注册中国企业,必须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有的中资企业的营地处于双方激烈争夺的地区,炮弹弹片和子弹不时落入院内,但由于企业应急防护措施得当,依然没有员工在受伤。

相信专业力量,提升快速撤离能力。几年前,我们很多企业还没有快速撤离的能力,遇到危险只能“等、靠、要”,期待国家力量解救。但这会因为延误时机而让自身受到更大的损失。而此次南苏丹内战,具有2013年南苏丹内战撤离经验的德威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参与过撤离的安全官周波,如今已是德威集团肯尼亚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知道很多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在当地能力有限,在战乱中只能应急避险,没有途径撤离。他便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主动在肯尼亚将飞机包下,再由当地安全官联系当地中国公司和中国公民报名撤离。当时朱巴机场所有的商业航班都已停飞,他便办好了包机进入南苏丹的一切手续,保证撤离工作顺利完成。

总结南苏丹经验,将每个安保环节落到了实处

在安全经济学中,一个细微漏洞,可能会影响整个安全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安保作为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决定企业政策经营的重要因素。由凤凰国际智库推出的《2016中国企业海外安全管理报告》指出,中资企业普遍在安全问题上心存侥幸,寄希望于“党和国家”的应急救援。客观来说,很多的企业既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安保投入,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一些企业即便有安保投入和预算,也只是敷衍了事。从国际经验来看,项目安全运营成本一般是合同标的额度的1%到3%,在部分高危地区可能到10%,安全成本非常高。

凰国际智库推出的《2016中国企业海外安全管理报告》发布国内及在华安保公司综合排名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安全管理能力正在成为企业海外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那些能够构建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正在逐步淘汰那些心存侥幸而置安全风险于不顾的中国企业。

所幸,经过多年的总结,我国企业的海外安保能力大幅提升。以此次南苏丹内战为例,我国企业的安全保护工作可谓十分到位。所有中资企业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被降低到最小。

这种成功得益于我国使馆、安保公司和当地中资企业的密切配合;也来源于在吸收了多年的教训后,当地中资企业在我国使馆的建议下,聘请了专业的安保公司,建立了完整而成熟的安全保护制度。从日常的信息收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到危险来临前的预警机制,到危机来临时的现场防护,再到最后的撤离危险地带,每一个环节都落到了实处,也就保证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责任编辑:王勇 PN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