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No.82
No.82

“习马会”定格三大突破

A Truly Historic Meeting in Singapore

作者:黄浩 2015年11月7日
11
月7日下午三点,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来自全世界的媒体聚光灯为“习马会”闪烁不已。这颗在11月3日投出的新闻重磅炸弹,在此刻达到震撼高潮。记者们记录下了一个真正历史性的时刻: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将手握在一起的那一刻,太多的涵义被定格其中……

首先,“习马会”背后藏重大突破,包含稳定架构、成果维护。无论哪一点都是冲出传统束缚,解开两岸困局的开创性突破。第二,对于自身重大核心利益坚决维护。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政治大国的担当正在呈现。第三,习近平上任以来,在许多方面已有诸多创举,而“习马会”更向外界展示了颇具胆量的战略创举和理论探索。

突破传统束缚,解开两岸困局

突如其来、出人意料、重大突破、里程碑的意义……对于11月3日深夜,台湾深绿媒体《自由时报》抢先爆出的一则石破天惊的新闻——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7日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午宴上“不期而遇”,外界的关注前所未有。这则新闻很快在两岸及国际社会引起极大震撼。当日深夜,大陆国台办、台当局发言人赶紧做出说明,“两岸领导人7日将于新加坡正式会面”、“互称先生”。紧接着,数不胜数的分析评论聚焦“习马会”,全国各地从不关心台湾问题的朋友,发的朋友圈也竟然都是“习马会”。

今年,已有太多突破性的大事发生,但没有哪一个能比“习马会”更令观察者们兴奋了。

两岸领导人会面处处敏感,时间、地点、身份、会谈内容皆是如此。原因是涉及两岸关系最核心的两岸政治定位、台湾当局地位问题,这又攸关两岸核心利益。

2015年11月7日,历史性的”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

就地点而言,这次“习马会”台湾方面对在两岸举行有顾虑,大陆就提出第三地新加坡,但非国际会议场合。就身份而言,两岸尚未通过政治协商就台湾当局地位问题作出安排,双方分歧严重,那就将“习马会”定位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双方互称“先生”,既不违一个中国原则,又适度满足了台方及台湾民众“对等尊严”的核心关切。这些复杂敏感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在一个中国的基本格局下,两岸尚未就两岸政治定位、台当局地位、国际空间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在此之前必然产生的矛盾对立,是两岸关系难以“由经入政”、甚至不断有摩擦波折的重要原因。不过,随着两岸实力差距的拉大,及大陆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巩固,大陆在两岸关系上已牢牢掌握主控权。只要不脱“两岸一中”架构,对台工作开始展现更自信、大胆的特色,格局、视野也可以放得更开。而此次“习马会”,外界恰恰看到了这一点。

首先,“习马会”关乎马英九过去七年多来的两岸政绩,在某种意义上,是大陆对其为两岸关系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的肯定。此次会面对马英九政府加以确认,形成“定锚”效应,进而成为稳定架构。

其次,“习马会”必会对台未来新政府形成牵制,避免短期内出现大的波动和节外生枝。

”习马会“闭门会谈期间,习近平与马英九面带笑容,气氛融洽。

维护重大核心利益 展现政治大国担当

毋庸置疑,作为两岸66年来最重大的“历史性突破”,“习马会”背后的政治意涵最值得深入解读。包括,会面在两岸关系史上究竟有何地位?对2016台“大选”后的两岸关系、国民两党未来的两岸政策有何影响?“习马会”对未来对台工作有何启示?都值得外界去思考。

不过,在关注这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涵义却容易被忽视:今日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维护核心利益、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仍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从此次“习马会”树立两岸关系新的“里程碑”开始,外界可以看到,中国制定政治议题,展现政治话语权的进程在加快。

一,标志着两岸进入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新阶段。1949年后两岸处于隔离、敌对状态。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民间的隔绝状态才被打破,但官方的交流并无进展。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标志两岸两会建立制度化协商机制,两岸官方交流以“白手套”的方式迈出第一步。2014年,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是两岸官方交流的第二步。“习马会”则是将两岸官方的交流沟通提高到最高级别。这对两岸接下来累积互信、增进了解、加强互动,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与亚太地区稳定,无疑都深具意义。

二,标志着两岸关系迈上新台阶。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由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危机四伏、几近战争边缘,转而实现历史性转折,进入和平发展轨道,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而“习马会”则是把这种进展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为未来的两岸关系树立了新标杆。

三,进一步确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并巩固“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上的“定锚”地位。这对2016选后无论是国、民两党谁执政,都会产生制约。

当然,不可讳言,“习马会”是在2016台“大选”临近情况下举行的,若选举结果是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后又拒不实质调整两岸政策,那“习马会”的成果、后续效应可能打折扣,但这并改变“习马会”在两岸关系史上“里程碑”的意义及其深远重大影响。

外界期待延续会面 理论创新在即

在八年任期结束前,迟来的“习马会”令马英九成为“两岸和平缔造者”,无论未来是否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他都已名载史册了。这从其精神弈奕、节奏明快亮相中都能感受到。然而,对习近平而言,后面还有7年,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习近平上任以来,在许多方面已有诸多创举,而此次在台湾问上展现颇具胆量的战略布局,成为各方舆论倍加关注的另一大焦点。这对未来两岸关系的推动无疑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即两岸关系错综复杂、两岸分歧短期难解的情况下,能否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是两岸关系能否化繁为简、突破僵局的关键。

“习马会”是如何实现的?两岸领导人会面是否要有政治基础?马英九能,那如果2016后朱立伦、蔡英文上台能不能“习朱会”、“习蔡会”?

2008年以来,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良性互动,也就有了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政治基础。经过双方的努力,终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实现了两岸领导人会面。但这是有前提的,即双方都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习马会”使外界产生了“习蔡会”的联想。马英九在11月5日的国际记者会上表示,“习马会”是建立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的第一步。蓝营“立委”、学者也一再表示可为下任“总统”建立两岸领导人见面平台。蔡英文5日亦称,上台不排除“习蔡会”。但问题的关键是,民进党、蔡英文至今仍未就“九二共识”、核心是“两岸同属一中”表态,更不愿放弃“台独”立场。若明年台湾政党轮替,蔡宣示的“维持两岸现状”都缺乏政治基础,两岸两会协商机制、国台办与陆委会的沟通联系机制都势必要喊停。若蔡再搞点“台独”挑衅,必然是两岸关系生变甚至是“地动山摇”,更不要奢谈延续两岸领导人会面了。对此,大陆方面的应对思考必不会缺位。

从另一方面看,“习马会”的出发点是两岸关系的推进,会面进一步凸显了国民党维持两岸和平发展的能力,促使民众更加去思考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及其是否具备稳定两岸关系的基础与能力。此外,“习马会”提升了马英九在两岸上的地位,增强了国民党推动两岸关系的信心,“习马会”本身就是对马7年多两岸路线、成绩的肯定,会面具有的“历史性突破”意义,更加奠定了马在两岸上的地位。这有利马卸任后继续在两岸上发挥影响力。

可以预期,2016“大选”后的国民党,无论是执政还是在野,仍会继续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

”习马会“引发全球关注,会面现场媒体大战十分热烈。

凤凰大参考文章为独家出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二维码

凤凰大参考

扫描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凤凰大参考出品

策划:易心

栏目合作:zhaoqm@ifeng.com

下一篇

11月8日,缅甸将告诉世界她要走的路

11月8日的选举,将是25年来缅甸的第一次自由投票选举。与民盟党旗党徽主要标志是孔雀的风格不同,执政党巩发党的党徽标志是缅甸狮子。从这两个标志可以感受到,缅甸这个国家的魅力中,既有异国风情的柔和,又有传统崇拜的力量。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