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格:GDP飞涨的成都,钱都花哪儿了

2019年02月19日 09:36:15
来源:虎嗅APP  

最近从成都传来的消息都不算太好。

锤子科技和人人车,先后踏入成都,也先后陷入公司发展道路上的泥淖中——在两家颇有名气的互联网企业相继“摔跟头”之后,大方敞开钱包欢迎科技互联网企业来拿钱的成都,怎么就成为“梦碎”之地了呢?

拿钱、盖楼,然后呢?

2月18日,有网络爆料称“人人车正式宣布破产”“通知所有人离职”,还有消息表示人人车正在大规模的清退线下业务团队,大多数一线员工的业务账号已经不能登陆。

人人车方面迅速回应表示,上述为假消息,存在人为故意传播的情况。对于上述恶意制造人人车谣言的行为,人人车已搜集好证据,并向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报案。而据虎嗅报道《人人车,“破产”还是“升级”》,人人车方面并未否认“关停一线员工账号”的说法,仅表示这是在往合伙人的模式转型中的调整期的动作。

就在一个月以前,人人车刚传出了获得大额资金支持、“定居成都”的消息。

1月下旬,据界面新闻报道,人人车将在成都建立第二总部,搭建“北京—成都双总部”的运营体系,金牛区人民政府承诺将为人人车创造良好投融资环境,积极协助其分阶段通过多种渠道获得金融支持。1月18日,人人车创始人李健更是在其朋友圈表示,“感谢金牛区政府为人人车提供了40亿资金支持,极大助力了人人车的发展。”

     这样的故事发展走向让人想起过去一年多的锤子科技。

2017年8月,锤子科技完成近10亿元融资,本轮融资中,成都市成华区区属国有企业“成都东方广益投资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随后,锤子与成都的关系日渐密切。但2018年10月,有传言称,成立不到一年的锤子科技成都分公司,在烧光来自成都市政府方面6亿投资之后,宣布解散。

对此,锤子科技做出回应表示,近日网络上有不实传言称成都总部将解散,实为公司为加强技术团队研发实力,对北京、深圳和成都三地的技术人员进行整合,公司成都总部的职能依然保持不变。

拿成都的钱、来成都建总部,然后,“梦碎”成都。锤子和人人车虽然否认了“解散”“破产”等消息,但显然,两家公司都无法否认自家企业陷入了困境。

而豪气地从口袋里掏钱吸引企业进驻的成都,想到了如今这种结局吗?

飞涨的GDP,花到哪儿去了?

成都的确有钱。

2014年,成都GDP就突破了万亿大关,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2017年,成都的GDP总量顺利超过武汉,成为全国城市排行榜中的第八位。而据今年1月的最新统计,2018年,成都市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4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GDP增速1.4个百分点。

这个增长速度,是全国最快的。同时,成都的GDP总量排名也在杭州、南京和武汉之前,仅次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和苏州,依旧排在全国第八位。

有钱了以后,难免遇上“怎么花钱”的问题。

据成都财政局公布的《成都年鉴》(2018年卷),在成都市总体的财政支出中,占大头的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财政投入(171.82亿元)、社保就业财政投入(70.52亿元)、工业财政投入(66.82亿元)等。但其中最为亮眼的支出增长为科技与产业发展财政投入,达到了27.91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去年同期的投入为16.4亿元。

年鉴中提到,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用途包括推动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助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等。

从成都政府出台的多项鼓励政策就可以看出,成都市有多么喜爱科技企业。

  • 成都日报报道,2018年1月,成都希望凭借自己一直以来的“软件名城”身份,全面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投资2000亿元于天府新区建造紫光IC国际城项目,目的是“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 2018年2月,成都发布“企业总部经济十条”,通过“三大奖励七大支持”十大政策来吸引“总部企业”入驻,尤其是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等企业在成都设立区域总部,促进新经济、准独角兽企业加快来成都落户,奖励金额最高达到5000万元。

  • 2018年12月,在成都市的首批总部企业授牌大会上发布的第一批总部企业认定名单包括腾讯、携程、唯品会等知名互联网企业。

此外,据科技日报报道,成都天府新区的西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于去年7月落地,计划启用2000平方米场地用于人工智能项目的孵化。该中心在2025年前计划引入、孵化国内外100家人工智能企业——这个数字不可谓不惊人。

如此热衷于给自己立“高科技”人设的成都,能“慷慨地”给人人车40亿元也就不是件太稀奇的事了。

但锤子、人人车的例子无疑给成都拧上了弦——企业在短短时间内烧光了从政府手中融来的钱,或者迅速展现与口碑不符的业绩表现,都是件极危险的事。毕竟,到现在都一直有人说给锤子的6亿元属于“拿着纳税人的钱打水漂”。

一个猛子扎入“高科技企业”海洋的成都,应当对每一笔款项的投放有合理的评估和预测。对于渴望“宜商宜居”并且荷包满满的成都来说,钱该怎么花,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