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普爱思药业陈伟平:不惑之年求新求变,用公益初心守护国民

2019年04月09日 09:54:50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

中国医药产业市场发展有多猛?相关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以复合年增长率22%的速度增长,并于2020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产业如火如荼推进的背后,一股无法忽视的先锋力量愈见锋芒。1978年破土而生的莎普爱思药业,从一家国营小药厂起步,历经40余年风雨,步步坚实,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于药品研发、生产、经营的综合性制药产业。

建有梦想的百年企业,创有温度的民族品牌。当“互联网+”、“大数据”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大健康”领域开辟医疗行业主战场,国际间交流合作愈发紧密,企业责任和公益初心被社会认知,莎普爱思药业应如何把握自身优势,抢占竞争高地?在莎普爱思药业常务副总陈伟平看来,随着中国同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机遇仍多于挑战。

莎普爱思药业常务副总陈伟平

下文为凤凰网国际智库对陈伟平专访内容精编:

凤凰网国际智库:2018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纪念,同时也是莎普爱思药业创立40 周年。40 年历经风雨与荣光岁月,莎普爱思药业从一家药厂发展成为综合制药上市公司,您认为其中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若您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会是什么?

陈伟平:莎普爱思于1978年成立,企业历经40年发展,贯穿的核心精神是“坚韧、坚强、坚持”。扩展为一句话来说,便是“以坚韧之心、坚强面对一切、坚持做到最好”。用坚韧之心来面对挑战,用坚强来锻造自身,用坚持做到最好来把控产品。这也是我们董事长从自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知青精神,我们也一直在其中汲取力量。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基层员工,整个企业将此精神融入到了工作中,促使企业长期良好发展。

凤凰网国际智库:结合您个人工作经历,能否与我们分享几则在企业工作的细节、小故事?

陈伟平:企业在不断加强党建发展。从2017年起,我们每年都会发起“重走红军路”的活动,当年在遵义。去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在井冈山践行党建活动。20公里的山路,并且冒着雨,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已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挑战。当时董事长是这么跟我们说的,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是在感到困苦的时候就一定要坚定理想、坚定信念,走正确的道路。“坚韧、坚强、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完成了这一挑战之后,大家都感到五味杂陈,除了越发佩服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之外,我们当时也深刻的理解了“初心”的可贵。这对我们后来推行的一系列公益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凤凰网国际智库:您在11月被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授予“金叶奖•年度卓越青年领袖奖”。这既是表彰您在医药行业的贡献,也是对企业大健康领域创新探索的认可。创新作为企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您如何评价近年来莎普爱思药业在产品上的创新和成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陈伟平: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大趋势,也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我们在工作中强调诚恳务实、高效创新,竞争力和创新缺一不可。这两年,莎普爱思药业连续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包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例如这几年我们主打的创新产品——莎普爱思滴眼液,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与其他行业相比,药品的研发比较困难,过程又很严肃。一般新药品的研发,都需要八到十年,并非一蹴而就。除自主研发外,我们也在研发领域联合全国多所高校、知名眼科医院的教授与专家进行深度全方位的合作。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莎普爱思药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诸多积极举措,如在培养职业药师方面推动“春风行动”,甚至于专门设立白内障产业基金,对白内障科研项目进行资助等等。总体而言,我认为创新不单是药品研制水平的突破,还有质量监测、品牌塑造、社会责任等多方面。

凤凰网国际智库:莎普爱思自2015 年便开始积极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您曾在采访中提到,“莎普爱思最终想实现的是一个纯智能驱动的产品生产环境,通过智能化生产升级确保产品安全与质量,以高标准的产品安全品质维护并确保客户利益”。此创新项目最新进展如何?

陈伟平: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对一家综合性制药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工智能进入医药行业,正逐渐成为趋势。减少生产过程中员工的人为环节,充分发挥自动化,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药品的质量应从生产源头层层把关,目前企业在车间的包装环节,大部分机器都能完成。比如我们现在新推出的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其制作设备均从德国进口,整个制作过程也很少人工参与,可确保质量。

但是相对于传统企业,医药企业的“机器换人”更加复杂和严肃。药品不像其他产品,因为各产品的生产线方面要求都不尽相同。所以“机器换人”也是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今年是我们实施“机器换人”工程的第四年,目前,在滴眼液产品、大输液产品、头孢产品和其他多条生产线上,我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未来莎普爱思药业会持续对“机器换人”的标准进行一个比较深的研讨,在确保产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完成迭代。

凤凰网国际智库:改革开放40 年之际,民营企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您有着丰富的海外求学及就业经历,以医药领域为例,您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和国际同行业相比具备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差距?如何缩小差距?

陈伟平:莎普爱思药业可以说是和改革开放同岁的。近年来,我们同国际接轨的脚步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在我看来,这其中的机遇是远大于挑战的,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加快民营企业迅速走向成熟。

于医药企业而言,中国在创新领域的优势还未特别突出。但中国可以不断汲取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引入高精尖人才,最终占领更多的市场,让“中国制造”更具竞争力。莎普爱思药业目前积极寻求与海外优秀企业的交流学习,引入外国先进技术,如德国的药业高端生产线。

凤凰网国际智库:作为中国民族企业典范,莎普爱思药业立志要做“有温度的民族品牌”,且不断积极投身“点睛中国”、“一封家书”、“春风行动” 等公益项目中,受益群体以老年人和青少年为主。请问您如何解读莎普爱思药业的“公益初心”?目前的成效有哪些?

陈伟平:莎普爱思药业立志做“有温度的民族品牌”,我们的公益初心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做“精准的公益”,一定要把公益项目送到最需要它的人群里去,急人之所急。

除了前面提到的“点睛中国”、“一封家书”、“春风行动”以外,我们也做“精准扶贫”、“医疗扶贫”,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重庆市武隆区出水村送去了医疗设备,以及援建卫生室等。近期,我们还开展了“点睛中国——暖冬行动”,在全国多个省市内,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送上爱心礼包,也为更多的中老年群体送上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凤凰网国际智库:“行业越大、企业越大,责任就越大”。在莎普爱思药业积极践行公益的征途中,您如何理解这份民族企业的责任感?未来您们在公益版图的布局上还将有哪些发力点?

陈伟平:企业源自社会,最终也应回报社会。一家企业的成功,必然是社会各个行业的劳动者们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各项社会资源提供鼎力支持的结果。那么企业在回报社会时,依法纳税、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仅仅是第一步。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必须要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更多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贫困区的家庭,这才是民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

公益实践层面,莎普爱思药业主要是两方面布局。一方面是刚提到的常规项目,另一方面还有诸多创新实践。出于多方考虑,我们启动了“一封家书”的爱心活动。“家书家训进万家”,只有家庭和谐,才能为国家带来和谐。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重回中华传统、重拾家书文化,传承经典家训,树立良好家风,最终打破现代人对于亲情表达的隔阂。这也契合莎普爱思药业的“坚韧、坚强、坚持”精神,优良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应该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还会做白内障公益基金,在全国很多省份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白内障基金,我们首先会去做白内障、眼健康方面的知识科普,让更多人充分意识到眼部疾病。同时,我们会进行白内障的筛查工作,目前企业已和部分眼科医院达成合作,共同进行眼健康的相关筛查,通过药物、手术去救治一些家境贫困的白内障患者。未来我们还将从更多角度入手,积极涉足社会公益事业,让更多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凤凰网国际智库:健康产业正面临大跃进,“大健康时代” 悄然而至。对于拥抱“互联网+医疗健康” 的趋势和浪潮,莎普爱思药业在未来将如何进行积极的应对和探索?

陈伟平:“互联网+”、“大数据”近年来很火热,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大趋势。莎普爱思药业在互联网方面进行持续探索,比如将在药店、医院的营销方式,逐步转向互联网。我们比传统电商复杂,通过“互联网+”加强企业实践中的营销关系,建立多方面的营销系统。迅速的反馈系统便于我们跟全省的各区域的营销人员更好地沟通。在大数据方面,通过我们不断收集和反馈消费者数据,更好地了解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以便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外一个很火的概念“大健康”——一个复合型的概念,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齐头并进,最终组建完整的产业链。这背后其实是“大健康观”,核心在于通过前期的预防减少人生理上的疾病,比如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安全用药教育来引导大众,加强预防意识。虽然我们的产品是治疗早期老年白内障,但我们希望更多人在早期便充分关注,并通过一些用药、饮食、生活习惯去规避。

目前的年轻人容易对电子产品过度使用,这对眼睛的伤害很大。眼部健康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所以我们目前正在着手搭建信息数据库,建立会员系统,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安全用药科普宣传以便更好的完成预防工作,杜绝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同时,企业未来还将发力亚健康领域,推出相关OTC产品,做到防范于未然。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