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怎么盯上了斯里兰卡?

2019年04月24日 09:51:56
来源:团结湖参考  

文章来源:团结湖参考

作者:李琦

“印度洋上的明珠”流下了悲怆的眼泪。

谁想得到,素来以风光优美著称的岛国斯里兰卡,会遭遇“911”以来全球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之一。

4月21日起发生在斯里兰卡的连环恐袭案,截至目前已造成3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斯里兰卡全国进入“有条件的紧急状态”,政府采取了宵禁、关闭网络社交媒体和通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首都增派了军警加强安保等级。

昨日,“伊斯兰国”(IS)宣称对斯里兰卡的连环爆炸负责。人们不禁疑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远离国际社会焦点的斯里兰卡,怎么被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盯上了?

十年平静,一朝打破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为僧伽罗族,占总人口的74.9%,其余民族中,泰米尔族占15.4%,摩尔族占9.2%,其他民族占0.5%。斯里兰卡居民70.2%信奉佛教,12.6%信奉印度教,9.7%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

斯里兰卡最著名的恐怖组织当属曾经猖獗一时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该组织与政府及军队冲突多年,制造过多起针对政要的恐怖袭击,造成了斯里兰卡前总统普雷马达萨和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死亡。但该组织已于2009年被剿灭,斯里兰卡紧张形势从此后趋于平静。然而,21日的爆炸案,不仅打破了这种平静,更让全世界聚焦于这颗“印度洋的眼泪”,绷紧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神经。

斯里兰卡政府官员称,“初步调查显示,上周日在斯里兰卡发生的袭击事件是为了报复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的对穆斯林的袭击”。此次斯里兰卡事件,是以“反西方社会”为目标而发动的恐怖袭击的延续。上个月16日发生在新西兰的针对穆斯林移民的枪击案,只是为“伊斯兰国”组织发动暴恐袭击提供了借口。以此为理由,其可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反对西方的浪潮,传播宗教极端思想。

爆炸案件发生在复活节期间,地点多为教堂和外国人聚集的高档酒店,由时间地点的选择可以看出,袭击具有高度针对性,组织性极强,目的就是制造大规模的伤亡与恐慌。

斯里兰卡被“盯上”,意外吗?

表面平静的斯里兰卡,实际上早已身处危险之中,极容易被“盯上”。

斯里兰卡所在的区域位置十分特殊,其处于南亚和东南亚恐怖主义外溢地区,临近的印度、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一直让人担忧,另一个临近国家孟加拉国又是恐怖组织流通的重要通道。加之近些年东南亚地区的恐袭频发,斯里兰卡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谓危机四伏。

然而反观斯里兰卡对恐袭的安防,却又存在诸多漏洞。比如事件发生后有人称,“相比于印度的严防死守,斯里兰卡机场的安检形同虚设”。另据法新社报道,斯里兰卡警察局长曾根据外国情报机构的报告发出警告,其国内宗教极端组织“NTJ”计划对一些著名教堂发动自杀式袭击,然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据报道,今年1月份斯里兰卡政府曾捣毁了一个“伊斯兰国”的训练营,在训练营中发现了大量的自制炸药。这同样也没有引起该国政府对可能发生的暴恐袭击的警惕。

这一切,一方面充分反映出斯里兰卡在反恐情报工作和安保上的巨大漏洞,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国际恐怖袭击的目标国选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们开始找“软柿子”捏,从戒备森严的欧美国家,转向类似于斯里兰卡等防恐能力薄弱的“洼地”。

恐怖主义在“流窜”,怎么办?

以斯里兰卡连环爆炸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正悄然变化,未来,至少有两点值得警惕。

第一,“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在国际社会打击下仍然实力强劲、潜滋暗长、威胁巨大。一定数量的恐怖分子(来自上百个国家),在覆巢后或“还乡”蛰伏,伺机在本国发动暴恐袭击,或向北非、东南亚、南亚、阿富汗北部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区域流窜,继续进行恐袭策划、武装训练、人员招募、毒品走私等涉恐“复国”活动。

未来,不排除“伊斯兰国”组织“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而“基地”组织当前在全球扩张态势明显,逐步在南亚、中东、非洲形成相互联动的国际暴恐网络,长期威胁甚于“伊斯兰国”。并且,国际恐怖势力正逐步与所在国本地恐怖组织相融合,其“里应外合”造成的恐怖袭击杀伤力巨大。

第二,基于宗教冲突引发的报复行动或将愈演愈烈。中东局势或将更加复杂,西方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敌视可能越来越深,基于宗教对立产生的矛盾冲突会不断爆发,独狼式恐怖袭击和大规模伤亡事件恐怕还会“多点开花”,类似斯里兰卡的事件,或许不是终点。

那么,国际社会该如何面对呢?三个关键词,合作,“去极端化”,网络反恐。

首先,从全人类安全的角度出发,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的合作要进一步加强,摒弃反恐的“双重标准”,抛开“一己私利”。在反恐情报方面有优势的国家,应与防恐能力薄弱地区、特别是类似于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展开合作,全力应对跨国恐怖主义流动产生的威胁。

其次,各国应重视对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的根除。不论是针对穆斯林的新西兰枪击案,还是刚刚发生的斯里兰卡爆炸案,其根源都产生于极端思想。国际反恐如想“标本兼治”,“去极端化”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第三,针对恐怖主义在虚拟空间日益活跃的活动,国际社必须提高警惕、采取行动。严格限制和打击其在网络空间的极端思想煽动、极端人员招募和暴恐音视频传播。

斯里兰卡此次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后“伊斯兰国”时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了诸多新特点和新威胁。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其安全局势变化应引起我国的重点关注。在打击境内外恐怖势力之外,如何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提升海外利益保护和人员安全防范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新形势下,任重而道远。

“印度洋上的明珠”流下了悲怆的眼泪。

谁想得到,素来以风光优美著称的岛国斯里兰卡,会遭遇“911”以来全球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之一。

4月21日起发生在斯里兰卡的连环恐袭案,截至目前已造成3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斯里兰卡全国进入“有条件的紧急状态”,政府采取了宵禁、关闭网络社交媒体和通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首都增派了军警加强安保等级。

昨日,“伊斯兰国”(IS)宣称对斯里兰卡的连环爆炸负责。人们不禁疑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远离国际社会焦点的斯里兰卡,怎么被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盯上了?

十年平静,一朝打破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为僧伽罗族,占总人口的74.9%,其余民族中,泰米尔族占15.4%,摩尔族占9.2%,其他民族占0.5%。斯里兰卡居民70.2%信奉佛教,12.6%信奉印度教,9.7%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

斯里兰卡最著名的恐怖组织当属曾经猖獗一时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该组织与政府及军队冲突多年,制造过多起针对政要的恐怖袭击,造成了斯里兰卡前总统普雷马达萨和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死亡。但该组织已于2009年被剿灭,斯里兰卡紧张形势从此后趋于平静。然而,21日的爆炸案,不仅打破了这种平静,更让全世界聚焦于这颗“印度洋的眼泪”,绷紧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神经。

斯里兰卡政府官员称,“初步调查显示,上周日在斯里兰卡发生的袭击事件是为了报复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的对穆斯林的袭击”。此次斯里兰卡事件,是以“反西方社会”为目标而发动的恐怖袭击的延续。上个月16日发生在新西兰的针对穆斯林移民的枪击案,只是为“伊斯兰国”组织发动暴恐袭击提供了借口。以此为理由,其可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反对西方的浪潮,传播宗教极端思想。

爆炸案件发生在复活节期间,地点多为教堂和外国人聚集的高档酒店,由时间地点的选择可以看出,袭击具有高度针对性,组织性极强,目的就是制造大规模的伤亡与恐慌。

斯里兰卡被“盯上”,意外吗?

表面平静的斯里兰卡,实际上早已身处危险之中,极容易被“盯上”。

斯里兰卡所在的区域位置十分特殊,其处于南亚和东南亚恐怖主义外溢地区,临近的印度、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一直让人担忧,另一个临近国家孟加拉国又是恐怖组织流通的重要通道。加之近些年东南亚地区的恐袭频发,斯里兰卡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谓危机四伏。

然而反观斯里兰卡对恐袭的安防,却又存在诸多漏洞。比如事件发生后有人称,“相比于印度的严防死守,斯里兰卡机场的安检形同虚设”。另据法新社报道,斯里兰卡警察局长曾根据外国情报机构的报告发出警告,其国内宗教极端组织“NTJ”计划对一些著名教堂发动自杀式袭击,然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据报道,今年1月份斯里兰卡政府曾捣毁了一个“伊斯兰国”的训练营,在训练营中发现了大量的自制炸药。这同样也没有引起该国政府对可能发生的暴恐袭击的警惕。

这一切,一方面充分反映出斯里兰卡在反恐情报工作和安保上的巨大漏洞,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国际恐怖袭击的目标国选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们开始找“软柿子”捏,从戒备森严的欧美国家,转向类似于斯里兰卡等防恐能力薄弱的“洼地”。

恐怖主义在“流窜”,怎么办?

以斯里兰卡连环爆炸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正悄然变化,未来,至少有两点值得警惕。

第一,“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在国际社会打击下仍然实力强劲、潜滋暗长、威胁巨大。一定数量的恐怖分子(来自上百个国家),在覆巢后或“还乡”蛰伏,伺机在本国发动暴恐袭击,或向北非、东南亚、南亚、阿富汗北部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区域流窜,继续进行恐袭策划、武装训练、人员招募、毒品走私等涉恐“复国”活动。

未来,不排除“伊斯兰国”组织“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而“基地”组织当前在全球扩张态势明显,逐步在南亚、中东、非洲形成相互联动的国际暴恐网络,长期威胁甚于“伊斯兰国”。并且,国际恐怖势力正逐步与所在国本地恐怖组织相融合,其“里应外合”造成的恐怖袭击杀伤力巨大。

第二,基于宗教冲突引发的报复行动或将愈演愈烈。中东局势或将更加复杂,西方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敌视可能越来越深,基于宗教对立产生的矛盾冲突会不断爆发,独狼式恐怖袭击和大规模伤亡事件恐怕还会“多点开花”,类似斯里兰卡的事件,或许不是终点。

那么,国际社会该如何面对呢?三个关键词,合作,“去极端化”,网络反恐。

首先,从全人类安全的角度出发,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的合作要进一步加强,摒弃反恐的“双重标准”,抛开“一己私利”。在反恐情报方面有优势的国家,应与防恐能力薄弱地区、特别是类似于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展开合作,全力应对跨国恐怖主义流动产生的威胁。

其次,各国应重视对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的根除。不论是针对穆斯林的新西兰枪击案,还是刚刚发生的斯里兰卡爆炸案,其根源都产生于极端思想。国际反恐如想“标本兼治”,“去极端化”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第三,针对恐怖主义在虚拟空间日益活跃的活动,国际社必须提高警惕、采取行动。严格限制和打击其在网络空间的极端思想煽动、极端人员招募和暴恐音视频传播。

斯里兰卡此次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后“伊斯兰国”时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了诸多新特点和新威胁。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其安全局势变化应引起我国的重点关注。在打击境内外恐怖势力之外,如何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提升海外利益保护和人员安全防范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新形势下,任重而道远。

“印度洋上的明珠”流下了悲怆的眼泪。

谁想得到,素来以风光优美著称的岛国斯里兰卡,会遭遇“911”以来全球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之一。

4月21日起发生在斯里兰卡的连环恐袭案,截至目前已造成3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斯里兰卡全国进入“有条件的紧急状态”,政府采取了宵禁、关闭网络社交媒体和通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首都增派了军警加强安保等级。

昨日,“伊斯兰国”(IS)宣称对斯里兰卡的连环爆炸负责。人们不禁疑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远离国际社会焦点的斯里兰卡,怎么被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盯上了?

十年平静,一朝打破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为僧伽罗族,占总人口的74.9%,其余民族中,泰米尔族占15.4%,摩尔族占9.2%,其他民族占0.5%。斯里兰卡居民70.2%信奉佛教,12.6%信奉印度教,9.7%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

斯里兰卡最著名的恐怖组织当属曾经猖獗一时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该组织与政府及军队冲突多年,制造过多起针对政要的恐怖袭击,造成了斯里兰卡前总统普雷马达萨和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死亡。但该组织已于2009年被剿灭,斯里兰卡紧张形势从此后趋于平静。然而,21日的爆炸案,不仅打破了这种平静,更让全世界聚焦于这颗“印度洋的眼泪”,绷紧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神经。

斯里兰卡政府官员称,“初步调查显示,上周日在斯里兰卡发生的袭击事件是为了报复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的对穆斯林的袭击”。此次斯里兰卡事件,是以“反西方社会”为目标而发动的恐怖袭击的延续。上个月16日发生在新西兰的针对穆斯林移民的枪击案,只是为“伊斯兰国”组织发动暴恐袭击提供了借口。以此为理由,其可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反对西方的浪潮,传播宗教极端思想。

爆炸案件发生在复活节期间,地点多为教堂和外国人聚集的高档酒店,由时间地点的选择可以看出,袭击具有高度针对性,组织性极强,目的就是制造大规模的伤亡与恐慌。

斯里兰卡被“盯上”,意外吗?

表面平静的斯里兰卡,实际上早已身处危险之中,极容易被“盯上”。

斯里兰卡所在的区域位置十分特殊,其处于南亚和东南亚恐怖主义外溢地区,临近的印度、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一直让人担忧,另一个临近国家孟加拉国又是恐怖组织流通的重要通道。加之近些年东南亚地区的恐袭频发,斯里兰卡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谓危机四伏。

然而反观斯里兰卡对恐袭的安防,却又存在诸多漏洞。比如事件发生后有人称,“相比于印度的严防死守,斯里兰卡机场的安检形同虚设”。另据法新社报道,斯里兰卡警察局长曾根据外国情报机构的报告发出警告,其国内宗教极端组织“NTJ”计划对一些著名教堂发动自杀式袭击,然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据报道,今年1月份斯里兰卡政府曾捣毁了一个“伊斯兰国”的训练营,在训练营中发现了大量的自制炸药。这同样也没有引起该国政府对可能发生的暴恐袭击的警惕。

这一切,一方面充分反映出斯里兰卡在反恐情报工作和安保上的巨大漏洞,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国际恐怖袭击的目标国选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们开始找“软柿子”捏,从戒备森严的欧美国家,转向类似于斯里兰卡等防恐能力薄弱的“洼地”。

恐怖主义在“流窜”,怎么办?

以斯里兰卡连环爆炸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正悄然变化,未来,至少有两点值得警惕。

第一,“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在国际社会打击下仍然实力强劲、潜滋暗长、威胁巨大。一定数量的恐怖分子(来自上百个国家),在覆巢后或“还乡”蛰伏,伺机在本国发动暴恐袭击,或向北非、东南亚、南亚、阿富汗北部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区域流窜,继续进行恐袭策划、武装训练、人员招募、毒品走私等涉恐“复国”活动。

未来,不排除“伊斯兰国”组织“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而“基地”组织当前在全球扩张态势明显,逐步在南亚、中东、非洲形成相互联动的国际暴恐网络,长期威胁甚于“伊斯兰国”。并且,国际恐怖势力正逐步与所在国本地恐怖组织相融合,其“里应外合”造成的恐怖袭击杀伤力巨大。

第二,基于宗教冲突引发的报复行动或将愈演愈烈。中东局势或将更加复杂,西方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敌视可能越来越深,基于宗教对立产生的矛盾冲突会不断爆发,独狼式恐怖袭击和大规模伤亡事件恐怕还会“多点开花”,类似斯里兰卡的事件,或许不是终点。

那么,国际社会该如何面对呢?三个关键词,合作,“去极端化”,网络反恐。

首先,从全人类安全的角度出发,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的合作要进一步加强,摒弃反恐的“双重标准”,抛开“一己私利”。在反恐情报方面有优势的国家,应与防恐能力薄弱地区、特别是类似于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展开合作,全力应对跨国恐怖主义流动产生的威胁。

其次,各国应重视对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的根除。不论是针对穆斯林的新西兰枪击案,还是刚刚发生的斯里兰卡爆炸案,其根源都产生于极端思想。国际反恐如想“标本兼治”,“去极端化”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第三,针对恐怖主义在虚拟空间日益活跃的活动,国际社必须提高警惕、采取行动。严格限制和打击其在网络空间的极端思想煽动、极端人员招募和暴恐音视频传播。

斯里兰卡此次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后“伊斯兰国”时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了诸多新特点和新威胁。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其安全局势变化应引起我国的重点关注。在打击境内外恐怖势力之外,如何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提升海外利益保护和人员安全防范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新形势下,任重而道远。

“印度洋上的明珠”流下了悲怆的眼泪。

谁想得到,素来以风光优美著称的岛国斯里兰卡,会遭遇“911”以来全球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之一。

4月21日起发生在斯里兰卡的连环恐袭案,截至目前已造成3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斯里兰卡全国进入“有条件的紧急状态”,政府采取了宵禁、关闭网络社交媒体和通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首都增派了军警加强安保等级。

昨日,“伊斯兰国”(IS)宣称对斯里兰卡的连环爆炸负责。人们不禁疑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远离国际社会焦点的斯里兰卡,怎么被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盯上了?

十年平静,一朝打破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为僧伽罗族,占总人口的74.9%,其余民族中,泰米尔族占15.4%,摩尔族占9.2%,其他民族占0.5%。斯里兰卡居民70.2%信奉佛教,12.6%信奉印度教,9.7%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

斯里兰卡最著名的恐怖组织当属曾经猖獗一时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该组织与政府及军队冲突多年,制造过多起针对政要的恐怖袭击,造成了斯里兰卡前总统普雷马达萨和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死亡。但该组织已于2009年被剿灭,斯里兰卡紧张形势从此后趋于平静。然而,21日的爆炸案,不仅打破了这种平静,更让全世界聚焦于这颗“印度洋的眼泪”,绷紧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神经。

斯里兰卡政府官员称,“初步调查显示,上周日在斯里兰卡发生的袭击事件是为了报复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的对穆斯林的袭击”。此次斯里兰卡事件,是以“反西方社会”为目标而发动的恐怖袭击的延续。上个月16日发生在新西兰的针对穆斯林移民的枪击案,只是为“伊斯兰国”组织发动暴恐袭击提供了借口。以此为理由,其可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反对西方的浪潮,传播宗教极端思想。

爆炸案件发生在复活节期间,地点多为教堂和外国人聚集的高档酒店,由时间地点的选择可以看出,袭击具有高度针对性,组织性极强,目的就是制造大规模的伤亡与恐慌。

斯里兰卡被“盯上”,意外吗?

表面平静的斯里兰卡,实际上早已身处危险之中,极容易被“盯上”。

斯里兰卡所在的区域位置十分特殊,其处于南亚和东南亚恐怖主义外溢地区,临近的印度、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一直让人担忧,另一个临近国家孟加拉国又是恐怖组织流通的重要通道。加之近些年东南亚地区的恐袭频发,斯里兰卡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谓危机四伏。

然而反观斯里兰卡对恐袭的安防,却又存在诸多漏洞。比如事件发生后有人称,“相比于印度的严防死守,斯里兰卡机场的安检形同虚设”。另据法新社报道,斯里兰卡警察局长曾根据外国情报机构的报告发出警告,其国内宗教极端组织“NTJ”计划对一些著名教堂发动自杀式袭击,然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据报道,今年1月份斯里兰卡政府曾捣毁了一个“伊斯兰国”的训练营,在训练营中发现了大量的自制炸药。这同样也没有引起该国政府对可能发生的暴恐袭击的警惕。

这一切,一方面充分反映出斯里兰卡在反恐情报工作和安保上的巨大漏洞,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国际恐怖袭击的目标国选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们开始找“软柿子”捏,从戒备森严的欧美国家,转向类似于斯里兰卡等防恐能力薄弱的“洼地”。

恐怖主义在“流窜”,怎么办?

以斯里兰卡连环爆炸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正悄然变化,未来,至少有两点值得警惕。

第一,“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在国际社会打击下仍然实力强劲、潜滋暗长、威胁巨大。一定数量的恐怖分子(来自上百个国家),在覆巢后或“还乡”蛰伏,伺机在本国发动暴恐袭击,或向北非、东南亚、南亚、阿富汗北部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区域流窜,继续进行恐袭策划、武装训练、人员招募、毒品走私等涉恐“复国”活动。

未来,不排除“伊斯兰国”组织“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而“基地”组织当前在全球扩张态势明显,逐步在南亚、中东、非洲形成相互联动的国际暴恐网络,长期威胁甚于“伊斯兰国”。并且,国际恐怖势力正逐步与所在国本地恐怖组织相融合,其“里应外合”造成的恐怖袭击杀伤力巨大。

第二,基于宗教冲突引发的报复行动或将愈演愈烈。中东局势或将更加复杂,西方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敌视可能越来越深,基于宗教对立产生的矛盾冲突会不断爆发,独狼式恐怖袭击和大规模伤亡事件恐怕还会“多点开花”,类似斯里兰卡的事件,或许不是终点。

那么,国际社会该如何面对呢?三个关键词,合作,“去极端化”,网络反恐。

首先,从全人类安全的角度出发,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的合作要进一步加强,摒弃反恐的“双重标准”,抛开“一己私利”。在反恐情报方面有优势的国家,应与防恐能力薄弱地区、特别是类似于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展开合作,全力应对跨国恐怖主义流动产生的威胁。

其次,各国应重视对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的根除。不论是针对穆斯林的新西兰枪击案,还是刚刚发生的斯里兰卡爆炸案,其根源都产生于极端思想。国际反恐如想“标本兼治”,“去极端化”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第三,针对恐怖主义在虚拟空间日益活跃的活动,国际社必须提高警惕、采取行动。严格限制和打击其在网络空间的极端思想煽动、极端人员招募和暴恐音视频传播。

斯里兰卡此次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后“伊斯兰国”时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了诸多新特点和新威胁。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其安全局势变化应引起我国的重点关注。在打击境内外恐怖势力之外,如何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提升海外利益保护和人员安全防范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新形势下,任重而道远。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