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伊朗之旅:当“传话筒”显鸡肋,做“调停人”缺权威

2019年06月13日 12:57:14
来源:澎湃新闻网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王晋

当地时间2019年6月12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往伊朗前在机场接受采访。视觉中国   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6月12到14日到访伊朗,根据公布的日程看,他将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和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举行会谈。此次安倍访问伊朗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安倍此次访问,使其成为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后首位访问伊朗的日本政府首脑,更是因为安倍此次访问是为了“撮合”美国和伊朗,进而充当华盛顿和德黑兰之间“中间人”的角色。安倍的此次访问将会在中东敏感局势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议题。
安倍充当“中间人”的动机
安倍此次访问,是他第二次造访伊朗。1983年,还是年轻小伙子的安倍晋三,曾经跟随自己的父亲、已故的日本前外相安倍晋太郎访问了伊朗,参与了日本力图调停伊朗和伊拉克战争的外交活动,但是无功而返。此次安倍晋三再次到访伊朗,力图在伊朗和美国之间充当沟通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也似乎是为了完成其父亲的遗愿。
无论是伊朗还是日本,此前都似乎并未太过重视对方的外交作用。上一次访问日本的伊朗领导人,还得倒推至2000年,当时的伊朗总统哈塔米曾经访问了日本。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日本和伊朗的关系似乎陡然升温。今年5月,伊朗外长扎里夫访问了日本,同安倍晋三和外相河野太郎进行了会谈,确认日本和伊朗将会继续以两国传统友谊为基础,保持经贸合作关系;而在数日之前日本自民党的会议上,安倍表示,中东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日本的稳定,也暗示了自己将会在中东地区采取“大动作”。
伊朗和美国紧张局势的升级,很可能会造成中东局势的紧张,影响波斯湾地区的安全与原油运输和出口,进而影响日本的能源供应。考虑到日本主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都是中东国家,因此日本希望通过介入美国和伊朗纷争来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也似乎合情合理。
然而,尽管日本由于自身资源缺乏,对于中东地区的能源需求非常大,但是伊朗在日本的能源格局中并不占据特别突出的位置。根据2018年的数据看,日本进口的伊朗原油量,仅占日本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沙特的十分之一;失去了伊朗的原油进口,日本完全可以从其他的原油进口来源国,如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俄罗斯甚至美国,来弥补伊朗的进口缺口。鉴于当前伊朗和美国并没有直接“动刀动枪”的意图,似乎短时期内波斯湾地区战端难起,日本介入伊朗核问题似乎缺少经济方面的直接动机。 
除了经济动机外,进一步推动与特朗普政府的友好关系,似乎才是日本介入伊朗核问题的真正目的。在5月底,安倍刚刚与特朗普举行了会谈,而其中伊朗问题是双方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方面,特朗普希望通过向伊朗“极限施压”,来换取伊朗在地区安全、核能力建设、军事技术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让步,进而重新商定一个“新伊朗核协议”来约束伊朗;另一方面,在美国不断出台制裁措施之后,伊朗却并未屈服,反而通过部分撤出伊朗核协议的方式,来与美国的制裁措施“硬碰硬”。因此,尽管特朗普多次强调,自己出台对伊朗制裁措施的目的在于让伊朗“给我打电话”,但是伊朗高层却拒绝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和协调,伊朗国内抨击美国的舆论也逐渐占据主流。
对于安倍来说,日本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似乎再合适不过。一方面,日本和伊朗的双边关系可以追述到上世纪初,而今年也是日本和伊朗建交90周年纪念。另一方面,日本即将在不久后举办G20峰会,而日本也有意邀请伊朗参加此次峰会,进而促成在峰会期间的美伊高层对话。在此背景下,揣测美国意愿,谋求大国地位的安倍,也寻觅到了机遇,力求利用日本既是美国盟友,又长期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这一独特的地位,来调停伊朗和美国的紧张关系。
美伊之间真的需要“中间人”么?
但是,安倍在美国和伊朗纷争中的“中间人”角色,似乎并不明确。究竟安倍是想当特朗普和伊朗之间的“传话筒”,还是有更大的野心希望能够直接促成美国和伊朗的“和解”?而两种不同角色,意味着安倍本身需要动用不同的外交和政治资源,更将直接影响安倍未来在美国和伊朗关系中的地位。
如果安倍希望充当“传话筒”,那么其作用就是替美国和伊朗传递彼此的诉求,进而寻觅德黑兰和华盛顿之间潜在的和解机遇。但是从当前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伊朗,想要的都不仅仅是一个“传话筒”角色。
伊朗认为,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对于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且重启制裁的一系列举动缺少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因此伊朗国内舆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转向,对美国的反感不断加深,甚至以促进与美国关系为主要“政绩”的伊朗总统鲁哈尼,也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转向了对美国强硬的姿态和论调。在不少伊朗人来看,特朗普政府并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政府,出尔反尔的随意退出核协议,高调渲染“伊朗威胁论”,随意向伊朗施加制裁压力,因此不能成为直接对话的对象。
而在美国看来,与伊朗对话,意味着伊朗必须满足特朗普提出的诸多条件:遏制伊朗控制或者受其影响的什叶派军事团体和其他军事力量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的“扩张”;伊朗停止研发导弹和其他军事技术。这也意味着,特朗普并不是希望伊朗直接与自己“打电话”,而是希望伊朗能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与自己主动的“求和”。
对于伊朗和美国来说,双方对于彼此的诉求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伊朗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够停止制裁措施,重新在2015年核协议的框架机制下处理与伊朗的关系;而特朗普则希望伊朗能够按照美国及其中东盟国尤其是沙特和以色列的意愿,来修正自己的国内外政策,进而订立新的双边或者多边协议来约束伊朗。这是这种“零和”立场,才使得当前伊朗和美国关系陷入难以破除的僵局。
破除僵局,最不需要的就是“传话筒”。伊朗和美国都深知彼此的底牌,也深知对方的主要关切,因此“传话”是当前美国和伊朗复杂关系中,看似最需要,实则是最“鸡肋”的外交手段。
特朗普即将在2020年迎来大选,因此必须要在主要的外交领域做出突破,其中伊朗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但是特朗普所期待看到的伊朗问题的解决基础,是建立在伊朗满足美国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的前提之下;而伊朗国内强硬派占据舆论主导,国内也不存在向美国寻求对话和让步的政治空间。因此如果安倍单纯地“传话”,恐怕难以真的给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降温”。
如果安倍不仅仅想当“传话筒”,而是想做“调停人”,那安倍面临的挑战和难度就更大了。从学术研究的理论和经验实践看,要做“调停人”,必须要有“调停人”拿得出手的权威,来督促双方坐下来谈;甚至“调停人”还要直接补偿双方修复彼此关系所带来的直接损失。
比如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充当巴以问题的“调停人”,其关键在于美国每年对于巴以双方大量的援助和帮助,以色列单是军事援助每年就要从美国拿走38亿美元,更不用提其他方面;而巴勒斯坦得到的美国经济援助也不少,不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财政很大比例都来自于美国的捐赠,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警车,也基本上都是美国援助的。即使如此,美国这个巴以“调停人”还两头挨骂,既被巴勒斯坦人视为“以色列保护人”,也被以色列不少右翼和极右翼人士视为“天真的美国人”。
因此如果安倍真想做美国和伊朗的“调停人”,不仅需要能够拿得出美国和伊朗双方都不得不服从的政治权威,还要贴补大量的经济利益,来促成美国和伊朗让步。而当前看,日本的“权威”似乎并不存在,安倍在外交上紧跟特朗普,长期以来日本也难以在重大中东外交议题上影响美国的决策;要想通过经济手段补偿伊朗,势必只能通过维系日本与伊朗正常贸易尤其是能源合作来实现,而这又与特朗普制裁伊朗的措施完全背离。
总的来说,性格强势、在美国国内政坛无视各类“规矩”的特朗普,肯定也不会允许安倍对于自己施加些许“权威”,更不会允许日本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上保留诸多自由权。在此背景下,安倍手中其实没有能够弥合伊朗和美国裂痕的资源。
因此,安倍此次伊朗之旅如果单纯地当“传话筒”似乎并无必要,而如果做“调停人”恐怕并无能力。回头看2013年伊朗总统鲁哈尼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能够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直接举行会谈,从而促成2015年伊朗核协议的签署,那么当前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仅仅是缺少一个“中间人”这么简单么?
(王晋,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