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军丨朱缨:有生命力的IP作品,商业和文化逻辑应该共存

2019年06月15日 11:01:48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继海外顶级名校中国论坛季后,2019年凤凰网国际智库“与世界对话”系列论坛再启航。6月1日,2019耶鲁中美论坛于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凤凰网作为独家媒体合作伙伴对论坛进行精彩报道。凤凰卫视文化演艺公司CEO朱缨出席“文化教育”板块并发表演讲。

朱缨认为,在高科技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思索如何用新的方式去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元素,且带领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作为海归,我们得有独特的视角,这肯定和父母那辈不一样。”传播中国优质的文化故事,需要更多元化的创作视角,艺术家也应采取更开放包容的态度。“我认为任何的IP作品,它的生命力、传播度都一定要有观众基础以及商业模式,来帮助它传承和传播出去。商业逻辑和文化逻辑应该是共存的。”

以下为朱缨现场发言内容精编:

朱缨,凤凰卫视文化演艺公司CEO

我是耶鲁商学院毕业的。过去是带凤凰演艺做线下娱乐,包括演唱会、音乐节,举办过很多娱乐教育的体验和展览。于我而言,我们可以熬夜去做这些非常有意思的事。我们看到花了很多时间主办的演唱会,真正能够给观众带来快乐。

整个主办过程有很多创新理念,让大家有不同的娱乐体验,并思考教育意义,这是有真正社会意义的地方。好玩之余,带来社会价值,又能启发创新思维,所以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本职。

申请大学时,我想成为中美文化的桥梁,当时这个概念是很虚。如何作为中美之间的桥梁?我在毕业后不断地探索,我的个人经历像盘山公路一样,做过时尚、金融、投资、文化、运营,且在媒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追梦,首先是要对它有无限的热情,然后做好。未来成功时,对社会做出贡献自然而然就得到了。

我们一直在做文化工程这件事。正如政府提出,要建立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在现有挑战情况下建立文化自信心,肯定和教育基础有关系。80年代我在美国上学时,很多美国学生是热爱中国文化而要学中文。因为当时很多美国学生学日语,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认为,在高科技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思索如何用新的方式去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元素。首先是传给后辈,现在的00与90后,说到复联系列和网上游戏,都是海外引进的。为什么新一代年轻人没有去了解自己的文化历史?原因之一可能是应试教育。我们应如何用新的方式,去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

另外一个角度关于传播,我们如何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因为文史的悠久,我们在讲故事时肯定是以自我为中心。但比如说博雅教育,能通过多元化的视角,用别人的角度来认知你的文化,进而再获得一个新的认知。

作为海归,我们得有独特的视角,这个视角肯定和父母辈不一样。通过我们的视角来传播中国的故事,用中华元素,新高科技的方式去做,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中国的元素和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

有个例子我可以与大家分享。几年前,凤凰演艺帮助一家上海的戏剧公司,把国内《犹太人在上海》的音乐家带到百老汇去展演。当时这个剧作在国内演出获得过很多奖,也是百老汇风格,中英文一起演的音乐剧,讲述二战时期的故事。

我们带到百老汇时,对它的名字进行了修改,改为《微光》。因为我们跟百老汇的合作伙伴探寻了很长时间后发现,应该通过美国观众对于欣赏艺术、欣赏音乐剧的标准,以及他们的视角来修改我们的故事和剧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把中国优质的文化故事传播出去,其实需要更多元化的视角来创作。目前有很多项目都在进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被世界熟知且认可。

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自身上的问题。比如当我们创造出中国的故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让它走出国门巡展的时,我们对创作者往往是非常保护性的:外国人不能改我的东西,你为什么要改我的?你把我整个的文化精髓改掉了。但是有些时候,在与国际团队合作时,他的修改也是为了更适合外国观众欣赏,因为他们欣赏的角度跟我们欣赏角度不一样。这其实需要我们的创作者采取更开放的态度来合作,甚至进行国际化的合资。

我认为任何的IP作品,它的生命力、传播度都一定要有观众基础以及商业模式,来帮助它传承和传播出去。商业逻辑和文化逻辑应该是共存的。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根据我们对多方的认知和理解,来尽力促成这类项目。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