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徐娇:不在乎标签,走好自己的路

2019年08月27日 15:22:51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自动播放

徐娇,那个曾经星爷《长江七号》里面的短发“假小子”,如今已然出落成了娇俏的美少女。

从影十余年,徐娇一直不骄不躁,为人谦逊低调,用努力和一部部作品不断为自己沉淀。作为汉文化爱好者,她还是一个“汉服控”,创办“织羽集”,穿汉服走红毯,演绎着别样的东方之美。

作为曾经的“最小星女郎”,有人质疑她“高开低走”,十几年来一直不温不火。这个狮子座少女却不以为意,继续主宰着自己的人生方向,留学美国深耕电影,拓宽戏路锻炼演技,传播汉文化……一切源于热爱。

“我觉得我就是徐娇,我所有的这些一切,都是我的一部分。”她说。

以下为访谈实录:

谈留学:曾穿汉服向美国同学普及中国文化

旁白:说起徐娇,许多人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电影《长江七号》中那个一头短发的“假小子”。而今的徐娇,早已出落得婷婷玉立。高二开始,徐娇前往美国留学,在克服了短暂的孤独感和文化差异后,徐娇已能够游刃有余地融入新环境,并时常向美国同学介绍中国文化。

主持人吕思墨:那《长江七号》之后,那部影片当时拍摄的时候,应该是9岁对吗。

徐娇:对,八九岁的时候。

主持人吕思墨:那后来为什么就没有一直在影视圈不断的接戏,不断的去打磨自己?

徐娇:其实也是一直都是有的,基本上就可能这几年,确实因为学业比较忙的关系,作品的产量有减少,但是像我之前拍的《一生有你》,有可能今年会上映,然后很快我回国,也会要进新的剧组,所以并没有中断我表演上的工作。

主持人吕思墨:那么在当留学生的这个身份的时候,你觉得你自己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呢?

徐娇:我觉得最大的收获,首先肯定当然是接触到一个不同的文化,就像我当初我是16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美国,我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很小的一个小镇上,读一个非常小的一所教会学校,这跟我当初想象的可能美国大都市的那种生活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像是接触到了另外一种人生一样。我的寄宿家庭,他们有一个农场,他们养马、养鸡,就是自己完全没有想象到,也没有做好这样一个准备,但是就突然被安排在了一个自己没想象到的一个环境。

主持人吕思墨:当初从一个美光灯下的一个公主,然后再到伊利诺伊州一个有鸡、有马,然后一个乡村的生活当中,最大的一个不适应感,是存在于哪里呢?

徐娇:其实我自认为还是一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吧,而且其实我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然后我的童年也非常的普通,我也是一个真的不是什么,好像养尊处优这样长大来的。

主持人吕思墨:遇到什么文化差异比较大的事情吗?

徐娇:文化差异比较大的事情,就是会有一些误会吧。我记得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就有同学跑过来问我说,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住在船上,我就一头雾水,然后可能我后来反应了一下,就觉得他可能曾经看到过,比如我们国内的一个水乡的照片,或者说是某个少数民族,可能是有吊脚楼那种,他就以为整个中国都是这样子,所以确实会有很多需要跟他们慢慢去让他们了解的东西。

主持人吕思墨:所以说你在和同学们,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会不会穿着汉服,比如说出现在他们面前,然后跟他们讲一讲,这是我们中国的汉文化?

徐娇:有,我之前在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演讲课,老师是让我们介绍一项自己的技能,然后我当时我有带古琴过去,我穿着汉服,跟同学介绍古琴的历史跟一些基本的演奏方式。然后我还有在中秋节的时候,我就特别向老师提出说,老师,今天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可不可以在晨会上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节日。我就穿着汉服,然后带了很多月饼,然后切好,就放在晨会那六个桌子上面,然后就跟大家介绍。因为有经历过一些误解,所以才更多需要自己用行动去化解一些本来刻板的印象,让大家让世界了解中国。

谈汉服:不希望这样美的文化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旁白:如今,点开图片搜索引擎输入“徐娇”,超过一半的搜索结果都是徐娇身着汉服的模样。从2012年的初接触,到创立织羽集,亲自把关每一套服装的设计和制作,还担当模特拍摄宣传照,这名21岁的年轻人,对汉服与汉文化的纯粹热忱,令人惊喜。

主持人吕思墨:我知道很多观众现在认识你,不仅仅一个是你的演员身份,另外是你现在也在很认真的传播中国的汉文化,这个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徐娇:其实我是在2012年的时候,我就第一次接触到汉服了,所以可能也算是比较早吧。在国内,我当初是因为我很喜欢一个漫画家叫夏达,我就关注了她的微博。然后那时候看到她发的照片,她就有穿汉服,我觉得这是什么衣服,那时候不懂,是古装吗?好仙啊,好美啊,然后后来去了解才知道,原来是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叫汉服,然后了解了它的一些历史之后,就觉得挺可惜的,如果让它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的话,确实真的很可惜,所以想做点什么,将这样一个宝贵的传统文化传承、保存下来。

主持人吕思墨:可能一开始你本身只是喜欢cosplay,后来穿了很多很多的这种汉服文化之后,就把你变成了一种,汉文化少女的代言人了?

徐娇:但cosplay跟汉服完全是两码事,虽然都是我的兴趣,创立织羽集呢,又确实是在我接触到汉服之后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主持人吕思墨:有没有想到之后会接一个角色,可能是穿着汉服来扮演一个角色呢?

徐娇:当然希望有因为其实现在说是古装戏,但是可能在服装方面,并不是根据真正历史上的服装来制作的,所以我希望有一天,当然我能参演也是最好的了,就是真正有根据历史去还原服装的这样一个古代的剧。

主持人吕思墨:从学生到明星,到汉服文化推广者,到二次元少女,到cosplay爱好者,这么多的标签当中,你觉得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

徐娇:我真的说不好,因为这些标签也都是别人加给我的,我觉得我就是徐娇,然后我所有的这些一切,都是我的一部分。

谈演戏:我没有在虚度光阴

旁白:现在的徐娇,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课业。正攻读导演专业的她,不断加深对影视艺术的理解,更通过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演技和内在进行修炼与沉淀。

主持人吕思墨:那现在是在学习导演是吗,那为什么没有去学习表演而学习导演呢?

徐娇:其实我当初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最先考虑的确实是表演,但是我发现我太天真了,我没有去做更多的了解。就美国这边的表演学习,可能就跟我想象中又完全不一样,他们都会从舞台开始,《莎士比亚》,那这个就离我太远了,还要用英式的英语去表演,那对我来说真的就不可能,然后也有去面试,但是后来就是以失败告终,确实是因为我个人的了解不足导致的,然后最后就是决定说,那不如把眼光放的更远一些,因为我一直以来也确实想创作一些我感兴趣的话题。想说那现在我确实是先慢慢的把基础打好,我一边好好的去从事我演员的工作,一边努力、积累,慢慢的沉淀,将来有可能的话,成为一个导演这样子。

主持人吕思墨:那如果在导演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会对自己的演技进行一些提高呢?

徐娇:其实我觉得演技提高,因为我去年有参加《我就是演员》,然后我觉得这个节目有让我受益匪浅,在演技方面。就包括当时,虽然非常的简短,在表演之后,陈凯歌导演对我的一个指导,就让我有了突然一下子,有种灵光一现的感觉。我以前在表演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去注意,就是在演对手戏的时候,是要根据对手给你的东西,你再去做反应,千万不要去限定你的对手,或者说预测你的对手会给你什么,不然的话就会假。所以这点我觉得真的是我学到的。

主持人吕思墨:那在那个舞台上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徐娇:遗憾当然肯定会有很多,因为毕竟时间太短了,而且题材也并不是说我们想要演什么就能演什么,是节目组给我们规定好,就比如第一个就让我演章子怡导师的《卧虎藏龙》里面的这个角色,我当时压力非常的大,我觉得真的太有挑战了,因为我以前也没有演过这种类型的角色,而且又是在章子怡导师面前。当时子怡导师有对我肯定,但是当然也有提出我不足的地方。就觉得不管怎么样,起码我努力了。

主持人吕思墨:你觉得自己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性格,你觉得是什么呢?

徐娇:我挺精力充沛的,我挺乐观的,因为自己爱好很多,然后有些人可能就很不理解,就说你怎么这个弄一弄,那个也弄一弄,你是不是就是蹭热度啊,真的就是因为我喜欢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就闲不下来的那种,我可能一件事情做完了,我又会立马去想,接下来我要做点什么,就会给自己找乐子吧这种,我可能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

主持人吕思墨:你是固执的人?

徐娇:对,我可能从小就是。因为爸爸妈妈教育的方式,也是他们很尊重我自己的意见,然后可能就导致,我有的时候会比较一意孤行吧。

主持人吕思墨:那么你觉得,怎么看待演员的标签化呢?

徐娇:演员的标签化?

主持人吕思墨:因为比如说很多人在认识你的时候,知道你是从《长江七号》里出来的这个“假小子”,那后来可能这个标签会一直在自己的身上存在一段时间。

徐娇:首先我当然是,我非常非常感谢当初周导能给我这个机会,否则的话,谁都不会认识我。然后我记得在之前上《我们来了》的时候,嘉玲姐她就有告诉过我说,你不要在乎别人给你什么标签,你就是准确你的理想,然后你就跟着自己的脚步走就可以。

主持人吕思墨:那么你在人生当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

徐娇:我觉得我现在这样也不错,就是有时间、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虽然你会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起码我知道,我正在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我没有在虚度光阴。

旁白:从“假小子”到“汉服少女”,徐娇在娱乐圈中沉浮十载,却对这个名利大染缸若即若离,她遵循着自己的节奏,不急不躁地汲取养分,显示出了与年轻不相符的通透与豁达。在她看来,当下的状态便是最好的状态,有时间为梦想去努力,慢慢地成长,慢慢地积累。

(实录全文完)

《格局》是凤凰网国际智库“与世界对话”全新推出的国际化高端访谈节目。节目于哈佛、沃顿、耶鲁等世界顶尖高校专访于正、欧阳娜娜、许达来、宋怡明、尤小刚、张文中、杨乐、徐娇、苏芒、孙哲、霍泥芳、张晓龙、童士豪、蒋昌建、苏权科这15位来自政商学界、文艺时尚界、青年创业圈的杰出精英。倾听他们的国际视野、行业观察、个人格局,就是与时代交流,与世界对话。登陆凤凰新闻客户端,2019年6月起,每周二重磅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