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攻坚战——何以广纳英才,创造未来?“当成都遇见新加坡,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对话系列4

2019年09月11日 17:06:10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新地标遇上世界科技金融中心,在电子信息科技产业领域发展恰逢大好机遇的当下,成都与新加坡将写出一段怎样的“双城记”?9月5日,由凤凰网与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凤凰网国际智库承办的“当成都遇见新加坡,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新加坡四季酒店成功举办。

论坛以“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双城政府携手“成新”(诚心)合作,通过两国间政府官员、高校教授、科研人员、高科技企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及行业领袖之间的高峰对话,共同探讨如何为电子科创赋能,招募未来行业领袖人才,挖掘跨境间电子信息产业和金融领域的发展合作机遇,打造合作共赢的优质营商环境。

在本次论坛,前《南洋商报》、《明报》总编辑钟天祥、成都矽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杰先(美国)、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高级HR总监王明添以“智识论道——何以广纳英才,创造未来”为主题,进行了一次精彩的高峰对话。

作为选人的伯乐,如何定义心中的千里马?

陈笺:有请前《南洋商报》以及香港《明报》总编辑钟天祥先生、成都矽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杰先先生、ASM太平洋高级HR总监王明添先生。首先我想问一下,白先生,您怎么定义“人才”这两个字?

白杰先:人才是比较复杂的一件事。你要看行业,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只有经过第三方和别人确认,才算是真正的人才。

陈笺:接下来,作为我们媒体行业的前辈,想请问钟总编,您如何定义人才?

钟天祥:天生我才必有用。道家说得好,“居善地、与善仁、政善治。”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发挥,让他们尽其所能,在每个领域表现。

陈笺:想请王总,在电子行业,在选人的时候作为伯乐,如何定义你心中的千里马?

王明添:在我的行业里面,能够看人很重要。能够看到我们公司有怎样的发展,能够讲得出来,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陈笺:有了人才的定义,怎样才能让人才施展他的才能?你怎么看培养人才,作为领军人物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钟天祥:培养人才首先当然从学术里头去界定。新加坡向来重视人才,从东南亚和中国大陆引进人才。从人口结构来看,新加坡有40%是外地人,大部分都能因才施用。从教育的学术水平来鉴定,教育肯定不只是唯一的。 “智识论道”的“智”应该包括了智慧、智商。所以人才在施展过程当中,高智商是必须的,这才能顺应环境的改变、施展他的报抱负。

陈笺:白先生,作为一个高级的电子行业的管理人才,为什么选择落户成都呢?

白杰先:成都发展得非常快,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好地方。像硅谷一样,成都的生活环境非常得好。同时,我也非常看好电子科大的人才,人才是非常非常宝贵的。

陈笺:思维模式多元化的环境下,应该做到理解对方立场、能尊重不同的思维模式。白先生,在中美双方在用人才方面各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从文化的角度来讲。

白杰先:不论是对于美国、中国还是新加坡,创新这个事情都非常痛苦,特别是在半导体行业。拥有60多年历史,半导体行业发展得非常快,企业要做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每一个环节有增强。光这样还不够,因为制造的工艺一直在发展,所以要创新,要做非常新的一些设计。这个行业跟其他的行业是不一样的。美国的一些IC设计工程师跟中国IC设计工程师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因为华人做IC设计工程师有很多。所以从能力来讲,从人才的经验来讲,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呢?区别是在做企业,成都有特别好的工程师,他们稀缺一些管理经验,还缺一些天使、早期风投资本的支持,也缺一个平台,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目前来讲是比较大的一个区别。但这两年很快可以追上,这个不是特别难。只是要改革,你要先看到你的问题在哪里,才可以往前走,所以这是我觉得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最缺什么人才?

陈笺:在成都电子信息行业当中最缺什么样的人才?

白杰先:我们就是缺管理方面的人才,因为大公司里面管理的经验跟小公司管理的需求是非常不一样的,包括大城市、沿海城市很多人是第一次创业,没有第二次创业的经验或者第三次。你去硅谷的话,你会找到有已经创业2-3次的创业者,作为投资人,会非常愿意跟这样的人合作。第一次创业你会犯很多错误,会拉坏你投资人的资本,每一个团队都会这样做。所以这需要交学费、要深抓,你才可以变成一个优秀的创始人,这个也是美国(创业环境)和中国不一样的地方。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这也是一个文化差异问题,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讲到一句话,创业不要把你的公司变成你的儿子,这是一只猪,你可以养这只猪养的很胖,把他杀了然后再养一只猪。当你创业的时候,要明白为什么创业,有的人可以做,因为它是家庭企业,这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创业,会做一个3-5年期都发展良好的企业,然后把这个企业卖给大企业,拿着回报再去创业。这样的文化在中国其实不常见,但在西方,创业的目的就是“杀猪”,这是养一只猪然后把它卖掉,然后再循环一次。对投资人来说,这个区别我觉得比较大。

陈笺:您讲的非常生动,我们中国人经常会就想拥有,希望这个企业是自己的企业,但是其实企业需要成长价值。它一方面能够产生利润,在量化上有价值;第二个方面是对这个国家城市、产业发展有社会价值。这是所有的都是人或者创业者必须要读懂的投资学。我想请教一下王总,您的公司是在新加坡是最早开发的,然后在成都蓬勃发展。您公司的用人比例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在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或者是普通的员工方面。

王明添:新加坡总部是1000多名,150名是来自中国的科学家跟工程师,硕士构成比较小,一般是15%。成都方面的员工几乎全部来自内地。

陈笺:“一个新加坡电子类企业,能在成都发展蓬勃,全部用当地人才,说明了成都不缺人才,谢谢。钟总您是教育者出身,然后成为一个媒体的领导者,您觉得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包括用人过程中,如何引导年轻人成为一个被社会认同的人才,而不是获得学位,就一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呢?你觉得这个关键点在哪?”

钟天祥:老话说得好:“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人才可以在那个地方因为有哪个地利同时配了那个时机。人本身尽管学术可能很高上,但是他的智商要高,他能不能配合这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介于这个人和,刚才说的,不管是战争还是当苦力,这个企业本身就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编辑:马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