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了解的德国式“严谨”

2019年10月07日 11:13:28
来源:虎嗅网  

有不少读者留言说对德国比较感兴趣,希望我多讲讲。所以,虽然我来德国时间不长,还是可以尽自己所能多讲一些。我无法做到完全客观全面,所以,如果我讲的与你之前知道的一致,那么很好,你的印象更深刻了;如果与你之前知道的不一致,那也很好,因为你的认识更全面了。

在德国生活,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亲近大自然。大概因为人口密度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么巨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工作之外多了许多感受。关于大自然,你不需要刻意去观察,就可以感受到亲近。

比如天空,因为天际线很干净,所以我总觉得天空相当辽阔。每天抬头看几次天,阳光、云彩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似乎永远也没有重复。还有大地,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下雨之前,风是如何吹拂地上的小草,从静止到微微晃动再到不停起伏的过程。这些景象,以前大概需要特别去观察才可以看到,如今却只需要稍加留意。

街边往往是这样的景象,远处的房子应当是二战时期的

云彩的变化、小草的晃动,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别样的美感吗?大概没有。不过这样的细节太多,综合起来的感觉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浸染。会让人想到霍桑说过的:人若是身处大自然,就如同被一种巨大的母爱所笼罩。我觉得,这是大实话。

吃过晚饭散步偶然拍到的彩虹,让人心情大好

说完自然环境,再来说说德国人的严谨。之前讲过这个话题,当时举了个极端的例子是二战时的,有读者反馈说这个例子不太合适。所以这次再讲几个细节。

有一天我看到街边有工人在施工,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用电锯从废弃的水泥墩子上把钢筋切下来。这种事情本来我也见过多次,不过仔细观察,发现即便是这么简单的工作,这名工人也是“穿戴齐全”:工作服、手套、护目镜、耳塞…… 在国内我见惯了这种工作,工人通常套件厚点的衣服就直接开干了,根本没有那么多麻烦事:钢筋不会打滑所以不用戴手套,火星飞溅不要紧所以不必戴护目镜,噪音也没“那么大”所以不必戴耳塞。

还有一天我在一个有年头的,很普通的卫生间,抬头发现天花板上的水管是裸露的,只有少数固定夹来定位。在国内也可以看到这种把水管暴露在外面的情况,一般固定夹都是松松垮垮、歪歪斜斜的,甚至有时候不用固定夹,钉个钉子“托住”就好了。但是在这里,每个固定夹都是垂直墙面的,而且夹住水管的地方,绝对包有一层橡胶,确保不会有任何松动。

你看到那些黑色的固定夹了吗?

如果你日常登录德国网站,看看数据报表,大概也会发现这样的痕迹。我做过很多报表,基本上每到一家公司,每带一个新的团队,几乎都要反复强调几点:编号列应当用等宽字体,这样才能一眼看出是编号;数据列应当用同样精度而且右对齐,这样才能一眼看出数字大小。这些事情看起来繁琐,但做到了,会让数据报表的阅读效率提高很多。

国内看到的报表,大概率是这样的

但是在德国,尽管不少网页给人的感觉是“一板一眼、一本正经”,但报表几乎“天然”都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所以尽管缺乏美感,功能却是有保证的。

德国看到的报表,大概率是这样的

虽然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但是以我现在的了解,能做成这样,一定不是靠每个人的自觉自愿,每天不停息地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多半是已经广泛形成了明确的规范。这时候大家都“不用想太多”,只要有“规范意识”,把日常工作向规范靠拢就好。规范定得多么细致,普通大众对规范的遵守意愿有多强,大概就决定了“严谨”程度有多高。

当然,道理总是讲起来简单,现实是复杂的。“严谨”这事也不能简单认识——我之前说过,对德国铁路来说,晚点是司空见惯的,火车换乘,晚点错过了还可以很方便改签,但如果是乘火车去赶飞机,一定要预留足够多的时间,否则很可能欲哭无泪。

另一方面,“严谨”也会带来其它问题,就是“机械”。

许多人吐槽德国的生活“不方便”,突出表现就是“凡事都要预约,都不能现场办理”,这种现象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在德国生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termin,也就是“预约时间”。看医生要termin、去银行开户要termin、去市政厅开户要termin……

基本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要先预约,然后在规定时间找规定的人办理,而且预约到几天几周之后是常态,几个月也不罕见。对比国内对“现场办事”的强调,确实会感到“很不方便”。

当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德国的预约制度,好在一般都会给你一个明确预期,而不是直接给你一碗闭门羹或者迷魂汤。在欧洲,德国人已经算很敬业很勤劳的了。如果是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即便你想去预约也不容易,很可能拿到不知所云甚至匪夷所思的答案。

我有朋友在意大利丢了钱包和护照,报警之后只得到一个欲哭无泪的答复:我们警察局这段时间在装修,所以不能接受你的案件…… 对比起来,德国的预约已经算很好的了。

而且,这个事情还可以反过来看:如果自己的工作都是提前预约好的,那么就可以提前几天甚至几周知道工作量和工作安排,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如果万一有什么意外情况,也能提前做好协调。

实际上,我接触的德国人似乎很习惯这种“凡事提前有安排”的工作节奏。哪怕工作量忽然增大,需要加班(在德国,政府严格限制加班,所以一般都会尽量避免加班),只要提前几天知道,大家都不太会有怨言。但是如果工作没有规划,变数太大,哪怕工作本身不多,也会引起抱怨。

有一天因为系统意外出故障而且迟迟不能修复,最后大家一起及时想办法手工解决了,但德国同事似乎没有什么“合作共赢”的喜悦感,反而情绪就很糟糕,虽然最后也没加什么班,但他们最受不了的不是工作量,而是“事情不该是这样(没有计划)的”。

今天就写这么多,主要是个人观感。现在“德吹”或者“德黑”不少,要么是把德国吹得神乎其神,暗地里想贬谁不言自明;要么就是把德国说得前途一片漆黑,那用意其实也是很明显的。其实对于“国家”或者“民族”这么复杂的对象,想用几个词、几个句子,甚至几篇文章来概括,都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真的有兴趣了解,先不预设立场,而是去了解事实,积累见闻,哪怕你接触的“都是碎片”,恰恰也是有意义的。

10月3日是德国的“国庆节”。其实一般德国人把它叫做“统一日”,纪念1990年10月3日两德合并。如果你打算来德国玩,一定要记得这一天——商店、饭馆全都关门,只有麦当劳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