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国论坛|对门相见不相识,别让中俄邻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9年10月17日 13:49:03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圣经·旧约·创世记》里记载,人类曾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人类各散东西。

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上帝在那里变乱人类的言语,这座塔就被称作“巴别塔”。

这是世上缘何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的一种宗教解释。诚然,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通的第一道坎,就是语言。

“今天的中俄文明交流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的障碍。”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百学如是说。

但不仅于此。即便是两个文明之间成功建立交流,破解两个不同文明的误读、直抵内心的心意相通也绝非易事。文明的巨大差异易产生思维的屏障,由于双方的思维方式不同,同一句话捕捉到的侧重点也不同,这种差异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叠加,信息不对称、理解更不对称。

“对门相见不相识,邻居很可能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以为我们很懂对方,但其实并不全是”,对于中俄文化交流来说,仍需引以为戒,不断自省。

纵然行道迟迟,但文明互通之路依然要走。人之所以狭隘,是因为他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堵起来。10月12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2019凤凰“与世界对话:莫斯科中国论坛”修起一座中俄文化传承之桥。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百学;

俄罗斯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尤里·涅奇波连科;

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

俄罗斯女子体操队队员、奥运会高跳冠军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

知名主持人、凤凰网《最强辩手》明星导师陈铭。

3位来自中国、2位来自俄罗斯的嘉宾从中俄两国目前的文化交流现状切入,从各领域分析了中俄文化交流的特点,从俄罗斯的文学、艺术、体育、气候、民族性等方面入手,对俄罗斯的民族标志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又将话题延伸到文化传承的思考。对谈超时40分钟,观众和嘉宾仍意犹未尽,足见这场对话的精彩性。

语言是障碍,只活在小圈子不主动交朋友更是大忌

林百学: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曾在莫大有一个著名的讲话,就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017年,纪念毛主席讲话60周年,莫大的一名学生代表全体留学生给习主席写了封信,这封信引起了热烈反响。

可见,中俄之间的教育交流是有历史传承的,我们最早的教育体制都是从苏联学来的。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在俄罗斯留学的莘莘学子们,后来都走上了祖国的建设岗位,为新中国各个方面的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中俄之间交易日益紧密,友谊合作不断加强。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指引下,应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但是,今天中俄文明交流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的障碍。也不是说当年双方的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但是,当年中国学生和苏联学生他们住在一个宿舍里。而现在的留学生,宁愿是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这是不行的,这严重影响青年人之间的互动。留学生们应该自己创造机会,和俄罗斯同学打成一片,在自己语言达到一定程度后,积极和俄罗斯人交朋友。

从2019年开始,中文已经进入俄罗斯全国高考的外语语种之一。因为今年刚起步,参加的人不是特别多,只有几十人,但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陈铭:我对俄罗斯的第一印象是高冷。他们个子高、纬度高,温度冷,表情比较冷,看起来有点距离感。但只要是热情的跟俄罗斯朋友畅饮过一次,就能感受到火热的内心。悲剧与戏剧,痛苦与幸福,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柔情跟坚定的融合,就像小说里的波澜壮阔,就是一种豪情万丈。

俄罗斯历史上的伟人,非常坚韧,这是一种民族责任的担当。他们重情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只要他们认准了,那就是自己人。俄罗斯有种感性的气质,他无论做什么都做得非常极致。其实,他们对何谓幸福的定义,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恰恰冥冥中有很多东方元素。

所以,他看起来是一个欧洲的国家,但他们有很典型的亚洲见解。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的局面瞬息万变,但中俄的友谊为何还能源远流长的一个原因。

如果大家想真正进入到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语言当中,我的感觉是一定要从结交你的第一个俄罗斯挚友开始。如果你一旦有一个跨文化的友谊,他是一种真正的人性关系的开启,不是课本上学到的遥远的知识,而是身边的一种人格的影响。

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早在15年前,我就和中国的体操运动员们有过很多交流。中国的运动员们可以说是我体操事业的助力,他们给了我很多动力。

在技术上、在交往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所拥有的品质都是非常好的。我们要赶上他们,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也是很真诚地同他们交往。如果参加世界锦标赛的话,我们会在一起讨论。我记得很多年前在南京举行世锦赛时,我就多次和我的中国朋友们进行探讨。在奥运会比赛时,我也和他们进行过接触。我们会一起感受那些我们共同缔造的历史,以及那些个将历史传递下去的瞬间。这让我们紧紧地团结起来。

不久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典,对此我也送上我的祝福与祝愿。我本人也俄罗斯是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的负责人之一。不得不说,在俄罗斯举行比赛的时候,中国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我同意刚才林校长所说的,中国大学生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更应该走向群众之中。我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文,也有考试,他的成绩还不错。出席今天的论坛活动我非常高兴,谢谢你们给予我“雪中女王”这样的称号。

处理两国关系从文化开启,文化互通从娃娃抓起

尤里·涅奇波连科:尤里·涅奇波连科:我们两国都有非常雄厚的文化积淀。我在童年时曾经读过中国的童话,好像是涉及到钟声的故事。我想这个故事是号召人们在战斗中去赢得胜利,这种精神也把我们中俄两国人民连接在一起。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30年前,当时我作为学者身份去出差。最近,我以作家身份又去了中国。去年和今年。我还代表俄方参加了中国国际图书展。对俄罗斯作家来说,中国读者的反响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作家和俄罗斯的作家都说过,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有关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友谊。我觉得应该出版一个这样的文集,记载我们友谊的过程。

中国作家怎样写,他们如何理解俄罗斯?他们如何评价俄罗斯?如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俄罗斯的文化?这样做,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而这一切应该从儿童文学入手,教孩子们从儿时就开始结交异国朋友,这是最主要的。把这些童话作品翻译成对方的语言,我们的友谊就会变成世界的友谊。

吕宁思:30年前,苏联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还是一位白俄罗斯的年轻作家。没有想到,三十年之后,这位作家成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俄语是一种非常伟大的语言。俄罗斯从东欧斯拉夫的一个部落开始,当时比起中国这样诺大的一个帝国来说,他们只是一个东欧的小民族,他们处在欧洲的边缘地区和紧靠亚洲的地区,这个民族通过他们和西方的基督教结合之后,居然能够创造出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俄罗斯民族发展到今天,它的天时地利或者是在冰雪当中的发展,都是一个民族存在的韧性。

俄罗斯文学分三种,第一种是红色的,敬畏知识。第二种是古典的,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契诃夫这样的古典文学。但是他们中间还有像布罗克这样一种,在俄罗斯的帝国即将灭亡的时候,萌生出了柔情与抑郁的感觉。第三种是讽刺的,俄罗斯人,表面上就和寒冷的土地一样,不轻易微笑。可是他们在寒冷当中产生了最火热和最新潮的语言。我认为,俄罗斯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相像,当它发展到非常灿烂的时候,并不是国民最强大的时代。而是充满着痛苦,充满着矛盾,充满着困惑的时代。

我们处理两国关系,不论是政治、经济,技术性的关系,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从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文学开始。我们彼此之间相通,也是说我们在彼此的文化中找到能够相通的东西。

矛盾、纠结、波澜壮阔;桑拿、大蒜、伏特加——都是“俄罗斯灵魂”

林百学:俄罗斯的民族文化符号是它伟大的文学创作。他的符号是普希金,是托尔斯泰,是契诃夫,是这些伟大的作家。尤其是普希金,是俄罗斯的民族骄傲,大家可能学习跟俄罗斯有关的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就是读普希金、托尔斯泰这样世界级的文化巨匠。我想,这是大家都公认的。

涅奇波连科:我完全同意刚才林院长的说法。另外,我们俄罗斯的心灵,俄罗斯大自然的风貌也有很多美丽之处。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普希金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我们俄罗斯的文学和绘画、音乐之间没有距离,这三个方面恰恰凝聚在俄罗斯人的心灵中。还有就像霍尔金娜所说的一样,应该读一些有关运动员的书籍,体育方面的英雄人物也是俄罗斯的符号之一。

吕宁思:俄罗斯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俄罗斯的标签,“俄罗斯灵魂”这个词是相当重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十九世纪中叶的人物,他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被全世界公认的。他的伟大之处就是把俄罗斯人的那种矛盾、纠结那种灵魂状态描写出来。跟俄罗斯人交朋友也会感受到俄罗斯人的生命力波澜壮阔。

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俄罗斯有156个民族,但是他们有一种贯穿整个国家的“俄罗斯灵魂”,俄罗斯那么多的民族,他们讲俄语都是同样的发音,俄罗斯文化把整个国家连接的很紧密。俄罗斯的3大英雄,第一是桑拿,第二是伏特加,第三是大蒜。他们非常注重民间偏方的,所以了解俄罗斯有的时候要从最高的地方了解,也要从最底层了解。

霍尔金娜:我还想补充一个俄罗斯的标志,除刚才说的之外,除了大剧院和红场之外,俄罗斯最重要的符号还是人。无论是什么样的俄罗斯帝国、斯大林时期或者是普京总统时期,他们背后是人,是群众,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珍贵的。

陈铭:前面几位从文学到音乐,到民族性,灵魂最后到看人,叙述的非常完整了。俄罗斯和中国应该是非常坚定地相信人能创造历史,比如说,法国人觉得是拿坡仑创造了历史,美国人可能会觉得华盛顿创造历史。但俄罗斯和中国非常接近,是相信人能创造历史。

我又想到了西伯利亚冷空气,某种意义上,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这样的环节真正塑造了这个地区人身上的这种极其坚韧、极其团结的品质。

回顾整个俄罗斯人类命运、人类历史定居点,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在零下50度,他们已经习惯了寒冷,那就必然要去挖掘自己供暖的方式。豪爽、霸气、讲情、重义所有的气质在俄罗斯人身上都会被发现,他们世世代代都会给子孙后代说,冬天就快来了,我们必须抱团取暖,我们必须彼此信任才能抵抗住外部的寒冷。

文化传承——无他,代代相传

林百学:我想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延续还是靠每一代人,靠青年人不断的积累,不断的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中国学生,在俄罗斯要表现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一种气质。我们重德、重义、讲情,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文化,是在我们身上体现的烙印,是我们不可磨灭的民族精神,我希望大家在俄罗斯不仅要向俄罗斯同学学习,也要弘扬自己的中华民族文化、优良传统。

尤里·涅奇波连科:有关传承,我想说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在俄罗斯出版的系列丛书是给10岁以上的孩子们看的。我觉得一个人从10岁开始,就已经形成了人的一个概念。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很多变化,有过非常强悍的体系,但是后来崩溃了。难以割舍的是我们家庭价值观,能够一代一代的向下传承。我去年参加北京书展时,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老照片活动。老奶奶在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事,她们穿着怎样的衣服、她们喜欢什么、她们在少年、青年的时候做什么,出席活动的人很多都是年轻人,能把这种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我觉得这非常重要。老一辈们向年轻一代推荐自己年轻时读过的一些书,让自己的孩子们再进行讲述,这就是一代一代的相传。代代相传的传统是很重要的。

吕宁思:所谓传承,就是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历史,不能割断我们的历史。俄罗斯的胜利广场不仅仅是纪念苏联红军战胜法西斯,它在街头有一座雕像,上面有三组,第一组是沙俄胜利,第二组是红军,第三组苏联。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民族不管是红军、白军,我们都是为了俄罗斯的国土而战斗,这就是为什么在俄罗斯十月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在好多地方,看到很多纪念碑,他们是白军和红军合起来纪念这就是历史,我们的传承就是所有代表我们的民族去奋斗过,去牺牲过的战士,我们都不能忘记。

陈铭:我非常赞同要用历史来看待今天所有人的作为和行为。在今天的很多瞬间、很多时刻,我们对于往哪个方向前行或者该做怎样的选择,有非常突出的思考,可能有自身利益,也有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短期的利益、长期的利益、和平的发展,有很多很多的思考。历史观的事情,如果你现在不知道怎么选,那就问自己,50年之后我怎么回应我年轻的时候做出的这个选择,或者100年之后,人们会怎么评价自己的选择。如果到这个视角来看,今天的历史都是未来历史凝结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样就可以尽量少的做出一些不让未来的自己后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