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封 面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01 02 03 04 05

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安保公司排行榜

——2016中国企业海外安全管理报告

导语 2016年3月30日,由凤凰国际智库与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迈过海外风险——2016中国企业海外安全管理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论坛上公开发布首份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安全管理的行业评估报告《2016年企业海外安全管理报告》。此份报告从风险评估、保险经纪、海外安保、领事保护四个方面出发,就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来避免巨大损失,国家如何提升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利益保护水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海外安全利益保护网络”。

在安全经济学中,一个细微漏洞,可能会影响整个安全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安保作为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决定企业政策经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充满着不确定的区域,安保更是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整体而言,许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至今仍未对安全已经成为与技术、资金比肩的重要环节这一点拥有足够的意识。而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也导致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事故频发,损失惨重。

2014年6月份,一家中国企业(下面称A公司)突然发现自己处于战争的中心地带:道路被封锁,人员无法撤离,财产安全岌岌可危。万般无奈之下,这家公司向总参二部、外交部和商务部提出了协助撤退的申请,在千钧一发之际公司人员终于得到安全疏散。据有关机构报道,该公司的总承包业务收入损失在10亿人民币左右。其他损失,暂时无法估计。同样是在伊拉克,另外一家中国能源企业却经营运转顺利,没有发生损失。这家能源企业的安保负责人在事后不久曾坦言,A公司所在的萨拉丁地区非常的危险,属于无政府地区。即便没有ISIS,也有其它的安全危险。在项目前期,A公司曾经与他就安全评估进行沟通。他曾询问A公司相关负责人是否有空中运输路线,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追问陆路交通被切断的预案,A公司表示等伊拉克政府解决。由此可以看出,A公司的安全管理方案一开始就存在严重问题。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凤凰国际智库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非常薄弱,民营企业尤为严重。中资企业普遍在安全问题上心存侥幸,寄希望于“党和国家”的应急救援。客观来说,很多的企业既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安保投入,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一些企业即便有安保投入和预算,也只是敷衍了事。从国际经验来看,项目安全运营成本一般是合同标的额度的1%到3%,在部分高危地区可能到10%,安全成本非常高。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安全管理能力正在成为企业海外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那些能够构建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正在逐步淘汰那些心存侥幸而置安全风险于不顾的中国企业。而为了切实保障企业的海外安全和利益,中资企业需要向专业的安保服务机构寻求专业指导和帮助。

一、概述:“起步较晚、发展迅猛、挑战重重”的海外安保行业

2004年阿富汗6·10事件发生,中方人员死伤惨重,海外利益保护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安保行业赢来了发展的契机。经过11年的发展,中国海外安保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海外安保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百亿美元。然而,对于上升到行业角度探讨其发展的报告和研究却十分匮乏。从行业来看,海外安保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本报告认为,中国海外安保行业具有“起步较晚、发展迅猛、挑战重重”的基本特点。

(一) 起步较晚。中国海外安保行业大致始于2004年。2004年之前只有零星事态,没有整体动作。 2004年,阿富汗6·10事件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和实行,“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得以确立和强化,企业被要求对自身的安全负责。2004年之后的若干年内,中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开始在海外安保方向上投入资金和人员。一些大型的国际安保公司,开始成规模地开展中国业务。中国本土的安保公司也开始组建自己的队伍,瞄准大型能源和基建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相较于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国际海外安保业务和始于80年代的国内安保业务,中国海外安保行业成长的时间无疑是较短的。

(二) 成长迅猛。虽然起步晚,但是在巨大的海外安全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海外安保市场的成长却快速增长。这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市场规模急剧扩张。据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海外安保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03亿美元。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家中资巨头一年的海外安保费用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市场成长性非常的可观。第二,安保公司大量涌入。这样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安保公司、中国安保公司进入。但总体而言,市场需求缺口依然很大,频发不断的中国海外安全事故就是明证。

中国海外安保行业的快速成长,为我们研究该行业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据和案例。

2008年-2015年海外安保市场规模和各项对外经济贸易指数

二、安保公司的种类

(一)四种安保企业及其各自特点

对于向中国企业和公民提供海外安保服务的企业数量,中国官方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有海外安保行业从业人士表示,大致有数百家安保公司宣称自己有海外安保业务,但真正开展海外业务的可能不超过20家。这些企业,按照公司性质和规模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大型的国际安保公司,例如G4S、化险咨询、国际SOS等。这些国际安保公司较早针对中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提供海外安保服务。业务的推介和承揽主要依靠在华办事处,业务实施则往往依赖其遍布全球的网络。每年的营业额相当可观,往往在数亿美元以上。管理规范,收费高昂,是这些国际安保公司的特点。而他们也占据了中国海外安全市场份额的大部分。

第二,国内的大型安保公司,例如德威集团、华信中安、中安保、中城卫等。大部分公司在2009年之后开展针对中国公司业务,客户主要是大型的国有企业,也有较多的民营企业。业务推介和承揽依靠中国总部,实施和执行在早期嵌入雇主网络,部分企业有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年营业额不断增长,已有公司能进入亿元级别。收费适中,管理水平正不断提升。国内的大型安保公司的市场份额正不断扩大。

第三,国内的小公司和个人。大型的安保公司往往收费不菲,一些小型的中国安保公司主要目标客户是那些预算有限但需要为其海外业务提供安保服务的公司。这些安保公司没有机制化的推介和承揽业务的渠道,主要依靠关系,较多一锤子买卖。很多退役军警也参与到其中,通过各种名义派出,不乏打黑工者。年营业额大致在百万级别。收费差异很大,管理水平低。

第四,在东道国雇佣当地的安保公司。一些东道国的安保公司较早对中国企业开展业务,客户基本涵盖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个行业。业务的推介、承揽和执行均依靠当地网络,也有和中国安保公司合作开展业务的。年营业额不详。发展中国家安保公司一般收费较低,但管理一般不规范。

(二)安保企业服务地区、对象和内容

服务地区:全球,特别是风险级别处于中等以上、中资企业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典型的有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和拉美地区。

服务对象:有三类。第一,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的驻外使领馆。第二,企业,各种类型的中资企业都在海外接受安保服务。大型的能源(中海油、中石化、中海油)、基建(中铁系统、中铁建系统等)、航运企业(中海、中远等)和一些大型的通讯企业(华为、中兴)等大量购买和使用安全服务。第三,个人,一些有特殊安全需求的个人。

服务内容。安保公司正在为中国公民、境外中资企业和机构提供形式更加多样的安保服务。经过课题组的调研发现,中国安保公司基本涵盖了安保服务的所有类别。从“进入-驻留-退出”和“现场-后台”角度审视,安全服务大致包括如下6个基本类别:

第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进入前风险评估和动态风险评估两个部分,前者用于明确公民和企业目的活动地区的安全状况,后者旨在提供持续不断的安全情报。

第二,安全咨询和设计。针对客户需求,提供系统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涵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筑安全设计和工程安全设计。

第三,安全培训。应对恶劣环境培训、安全管理培训、以及危机应对培训等,主要针对即将赴国外开展作业的员工。

第四,现场保护。现场保护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的安保服务,如出行安全服务、场所设施安全服务、武装护航服务和嵌入式的安保管理服务等,直接服务于正在作业的机构和个人。

第五,安保审计。对一些大型企业和机构的海外分支和项目中整个安保体系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安全作业、资源配置、信息管理、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等进行系统监督和梳理。

第六,紧急撤退和紧急医疗服务。紧急情况下安全撤离的方案拟定和医疗资源的协调。

(三)安保企业安保服务的实施方式

企业的安保工作通常采取专业安保机构派遣人员和单位自建安保部门两种形式,很多企业安保工作通常是两种形式的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国内的安保企业通过如下两种形式在境外提供安保服务:

第一,境内劳务派遣。即作为客户方的员工派往境外开展工作。按照国内劳务派遣的有关规定,实施劳务派遣行为。安保人员的所有外派手续、工作安排、食宿等事宜由客户方负责,保安公司负责派出人员的日常薪酬、劳动关系维护和业务指导等事宜。这是大部分企业的实践方式。目前,中国安保公司多依赖这种方式提供安保服务。

第二,境外劳务派遣。即国内保安公司在境外中资企业的所在国家注册公司,在当地向客户提供安保服务,劳务派遣行为发生在国外。采取这种方式,可以采取与当地安保公司合作的形式实现境外的人员派遣。如中国某公司在南非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就地提供安保服务。大型的跨国安保公司和部分的中国安保公司比较常用这种方式提供安保服务。

(四)安保企业的监管

公安部是中国海外安保行业的监管者,2009年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公安部门负责保安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目前,公安部没有专门针对中国海外安保行业的监管规定,但前期的调研已经开始。2013年,针对境外中资企业在安全上的种种弊端和不足,公安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研小组进行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下一步,公安部可能会有具体的文件出台,支持和引导中国安保企业合理、有序参与国际竞争,服务中资企业。但是,实际上由公安部主管的中国保安协会在相当大程度上承担着海外安保公司的行业监管角色。

三、国内主要海外安保公司评估

(一)总排名

为了对国内海外安保行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本课题组通过调研的方式对主流海外安保公司进行系统研究。而为了有效评估国内海外安保行业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采取专家推荐与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海外安保公司进行评估。课题组邀请多名行业专家对海外安保公司进行提名,本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与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提名安保公司进行研究。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该公司海外安保业务的收入情况;可提供的安保服务内容;现有业务所覆盖的国家;在海外拥有分支机构情况;海外安保业务开展时间;处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经验;员工熟练使用英语和东道国官方语言的比例。

国内及在华安保公司综合排名

根据计算结果显示,G4S以优秀的表现位列第一,Control Risks 化险咨询公司、北京德威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中安保实业有限公司、华信中安(北京)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依次位列第二到第五名。在各个指标中,G4S均排名第一。比起国际同行,国内安保企业差距较大。这与国际同行从事安保行业的经验积累有关。G4S从事安保业务已有一百年历史,而Control Risks也早在1975年已经开展海外安保业务,而国内主流安保企业直到1993年才开始。

(二) 分类榜单及说明

1. 各大安保公司提供服务类型

各大安保公司提供服务类型情况

2. 覆盖国家

就覆盖国家而言,G4S、Control Risks化险咨询足迹遍布全球,G4S可提供全球各地(朝鲜除外)的相关服务,而Control Risks成立40年以来,已在14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积累了深厚经验。而国内方面,各个公司在各个区域也均有涉及,具体情况如下:

主流安保公司业务覆盖国家

3. 海外分支机构

主流安保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数量

4. 服务企业类型

主流安保公司服务企业类型情况

四、中国海外安保行业的发展道路及政策思考

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国海外安保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2015年,中国实现对外投资流量1200亿美元,存量1万亿美元,境外注册中资企业超过3万家,总资产6.4万亿美元;境外各类劳务人员102万,留学生近200万,华侨5-600万,内地居民出境1.27亿人次。这样一个庞大的“海外中国”构成了巨大的海外利益保护压力,同时也是安保行业的蓝海市场。

目前,中国的海外安保企业尚在蹒跚学步的阶段。从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就可以看出,我们最大的海外安保企业公开宣称的营业额也只达到了国外同行的一个零头,业务能力、业务模式、服务水平都还在初创的阶段。从市场和企业本身来看,当前中国海外安保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市场有效容量不足。首先,尽管近年来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很多,但其中相当部分都去了安全风险相对较小的美日欧发达国家,在高风险国家和区域投资的企业数量相对有限。其次,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海外安保的政策和指导意见,但由于财务和考评制度没有做相应调整,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预算中缺少硬性的安保投入项,导致实际投入的费用相应不足。再次,现有的海外安保市场主要围绕“两桶油”为代表的大型国企的海外项目来竞争,大量“走出去”的中小民营企业或个人由于缺少信用保证,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供给。最后,目前60%“走出去”的项目都是工程承包项目,此类海外项目的利润本来就很微薄,企业很难再额外支付大笔的安保费用。

第二是企业规模不足。现有的跃跃欲试想“走出去”的海外安保企业主要有三部分力量:一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国内保安公司想“走出去”,这一类的公司通常规模不小,但是业务水平和能力普遍低下,尤其缺乏海外业务能力和经验;二是已经开展海外安全培训与派遣的公司企业,这一类的公司具备一定的海外经验,但普遍规模不大,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发展壮大相当困难。三是部分涉外保险、中介、咨询类企业也开始试水海外风险管理领域,但也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

第三是业务能力不足。海外安保不是简单地派遣几个保安在门口站岗就能够解决的,一旦走出去就要面临海外陌生而复杂的环境。如果没有当地的政府关系、社区关系、情报支持,“走出去”就只能两眼一抹黑。很多国家在法律上明文禁止外国人持枪,不允许外国保安力量的存在,没有武器,连门口站岗也站不了。事实上,海外安保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除了派遣保安的人防之外,还需要物防、技防、工程、技术、管理、情报等各方面的配套设计,这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经验对中国现有的保安公司而言更是薄弱。

第四是国际化水平不足。现有的开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安保力量实际上都是跟随着“走出去”的项目而“走出去”的,并没有真正实现独立的“走出去”。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能力、情报能力、外交能力,已经“走出去”的安保力量也只能在外国保安提供保护的围墙之内承担“内卫”工作,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当地化和国际化作业。很多安保企业都把自己的目标定义为“为海外中国企业服务”,这个目标本身就限制了海外安保行业的市场视野以及国际合作的水平。

中国海外安保行业的发展必须要靠企业自身业务能力的完善和壮大。海外安保行业的发展不能单纯取决于派出去多少保安、获取多少的国企的海外业务订单,而是要把安保企业的“胳膊”、“脚”和“脑袋”都能实质性地伸出去。“胳膊”是安保企业的服务,尤其是武装服务,中国的安保企业要能够走出营地围墙,全方位全流程地提供服务。“脚”是安保企业的经营,中国的安保企业不仅能立足于中国市场发展壮大,而且能涉足国际安保大舞台,实现跨国运作和经营。“脑袋”是安保企业的能力,在人防、物防、技防、工程、技术、管理、情报、信息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与此同时,恰当的企业运营模式有助于整合市场资源,加速海外安保行业的发展。例如以G4S为代表的资本运模式,通过合资、并购与上市,百年历史的丹麦福尔克公司与英国Group 4公司、Securicor公司合并成为如今全球第一的G4S,会计出身的前CEO尼克·巴尔克斯(Nick Buckles)显然深谙资本市场之道。又如,“化险咨询”与“国际SOS”建立战略联盟,将安保业务与保险业务相结合共同应对海外风险,也是一条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发展道路。

从政府的角度支持海外安保行业的发展,首先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地位,鼓励民营安保企业的发展。海外安保事业涉及到在特定情况下境外武装手段的运用,一旦带上政府尤其是军方背景色彩的话,就会引起东道国政府的警惕,关系到主权问题。海外安保的特殊性决定的了政府不能包办海外安保力量的建设。多数美国安保公司都依靠政府合同获得快速发展,但是无论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看,这种模式都不值得借鉴。

其次,政府必须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规范安保市场的秩序。安保力量本身带有一定的灰色性,其从业人员都有特殊的专业背景,很容易与特权或强力部门纠缠在一起。当前,在市场未获得充分竞争和发展的状态下,如果政府出台强制性规范政策,就极其容易形成“寻租”现象,扭曲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一点从国内保安行业的发展现状可见一斑。但是,政府也需要未雨绸缪地为安保力量的海外运用加强指导和规范,尤其是一旦具备海外使用武器的资质,必须严格规范非战斗性武力使用的规则,避免出现类似黑水公司的负面案例。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从市场、资金、人才和知识方面给海外商业安保企业一定的扶持。例如,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走出去”企业的风险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海外安防的支出会计项,指导企业细化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操作;通过公开招标程序将国别风险调查、安全情报预警、海外公民保护、突发事件处理等政府服务外包给市场。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大学和智库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在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外交资源等方面提升中国海外安保企业的能力。

总之,在“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的推动下,中国海外安保的市场需求正在觉醒,中国的海外行业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期,只要创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就可以乐观地预期,在不远的3-5年内,就能看到中国字号的安保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露风采。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21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