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中国经济L型的“尾巴”拉得越长越好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

一带一路如一个“世界联动器”,对于周边国家都是一次可贵的历史契机。面对这样的历史机缘,一带一路给了我们一次好的机会去“自己讲故事”。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聚焦国内,我们经济的故事究竟该怎么讲呢?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11月3日“与世界对话”论坛上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聚焦国内,从经济新常态入手、供给侧改革层面展开,全面解析了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同时评估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在他看来,如今中国的“常”已经进入转换期,发展方向是探底和企稳,经济“L”型中的这一横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出现。中国在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可以实现经济软着陆。

以下为贾康在本次论坛高峰对话“一带一路”与中国实体经济环节讲话内容精编:

(图)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中国宏观经济要由“新”入“常”

我最近关注的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态势,我的观点是在主观上我们应该作出基础努力,要认识、适应、引领的新常态,由“新”入“常”。新是中国经济坐稳了这个交椅之后,阶段转换必然到来,这个阶段转换是形态上的比喻,这个阶段不会是V型,不会下来以后马上回去,也不会是U型,下来走一段以后又回去,要告别高速时代。

现在我们不得不用GDP的曲线来做比较,虽然它有局限性。我国的经济总量从2010年10.6一路往上,中国出现了经济起飞,这就是所说的改革开放之弓,然后出现两位数高位增长以后,就是最后一年的回光返照了,我们以后无法设想中国经济还会出现两位数增长的局面。

它一路往下走的时候,必须适应、引领这个过程软着力。从发展态势上来看,最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15年四个季度超出7.8之后的表现,到现在是九个季度,九个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是在6.7—6.9之间波动,没有再往下走,最新的这两个季度是延续着去年年底的6.8,一季度的6.9以后,第二季度继续6.9,第三季度稍微回调6.8,这个是6.7—6.9连续九个季度的平台状态,这个就是中期化了,经济上说的就是连续三年,现在已经两年这样了。

经济的下行过程有探底考验期。所谓探底,大家都好判断,它没有继续明显往下走的势头了,但是也没有企稳。企稳是什么呢?我的概念是说地方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感受到的那些困难,现在还影响着他们的预期和行为。

L型拐弯以后,要有平台、质量升级版的支撑

如果能够在探底的考验期里逐渐形成市场上的基本共识,大家基本摆脱继续下跌的焦虑和担心的话,这种预期又反过来引导分散的市场主体的行为,它就有可能出现平台继续延续的情况。那么就有从探底到企稳的对接的可能,我觉得我们现在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检验期的运行中间,非常有希望企稳,但是还不可忽视,有不确定性,很多的研究者还有种种担心,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在一些场合,还有这种悲观的预测。

经济L型已经谈了好几年了,虽然报告里没有直接的说,但我的理解是,决策层认为这个事情基本看清楚了,就没有直接再议论它了。因为在此之前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人民日报》大篇幅登出权威人士谈宏观经济,他们否定了V型和U型以后,就只能按照L型理解。L型怎么说呢?我们这几年的下行过程可以比喻为往下走的一竖,前面提到的检验期就是看能不能拐过来这个尾巴,而这个尾巴成了平行的状态。

按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通盘设计这个尾巴的内在逻辑要求,拉的越长越好,这个平台希望它运行的五年、八年、十年、十几年,甚至像学者说的二十年。这里面最关键不是到底是6.7还是7.0还是有人预估的稍微低一些,6.7、6.8都不是大的问题,关键是能不能真正匹配上我们所说的质量提高、升级版的特征。质量提高靠什么达到呢?一定要坚定地贯彻中央所说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平衡就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性地化解矛盾、提高质量,支撑我们按照升级版的平台运行,这就是L型拐弯以后我们追求得最实质的内容。我们进入L型尾巴了,但是还不确定,还要继续努力。

权威人士的战略意图能够得到更坚定的团队来加以拥护和贯彻人事安排。在这个阶段,我感觉(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从L型转换引出了十九大报告里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我们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L型转过来以后,有平台、质量升级版的支撑才可能真正强起来,这个逻辑我们完全可以把握好的。引领新常态是支撑我们继续达到2020年的全面小康战略目标,而且全面匹配上改革成果,再对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球化潮流应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

中等收入阶段到来以后,必然进入高速起飞阶段,然后往下落,但是路不能越走越低没有探底那不行的,我们不是让它一路低下去。因为还要落到中高速的平台上,现在就是努力地企稳,让大家认为它一直持续在这个平台运行。我们要注意防范我们应对的矛盾累计和隐患叠加的问题,要特别注意种种不平衡的问题,制度结构的不平衡、利益格局的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比如说第三次产业到底怎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怎么样得到政策配套的支持。我们大家关心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怎么把握,这都是产业结构它里面怎样克服不平衡的问题。还有区域结构、收入分配问题。

在随后的观众提问环节,现场嘉宾问道:“21世纪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在我们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在把这个从西到东的和从东到西的进行融合,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如何共同应对这个问题?”

贾康认为,全球化现在在波动中总体的潮流是不可逆的,人类文明发展在这个不可逆的大潮流上要特别注意聚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首先强调的是所有民族国家,所有的经济体有它寻求共性的基础,实现共赢、多赢,同时又要保留各自不可回避的个性,比如我们有中国特色,也必然有美国特色、日本特色,在这个方向上就是要求同存异、扩同化异,积极的通过“一带一路”和其它的多各种各样的双边机会,一起寻求全人类的福祉,学理上这有共同的基础,供给侧的创新推动了供给的环境。第三次世界战争成为极概率事件,我们应该一起寻求共赢的前景。中国古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西方强调的“自由平等博爱”,难道不是共通的吗,完全是可以融合的,这使我想起费孝通的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责任编辑:吴欣坤 PN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