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人工智能是中国智能制造的加速器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

新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更是如火如荼。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为中国“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

在2017凤凰网国际论坛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马跃认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并不是一回事儿,更不能混为一谈。对于从事工业领域的所有人,更应该的是关注制造本身,而不是盲目跟随趋势走。避免人工智能变成泡沫,而是让其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下文为马跃在本次论坛演讲内容精编: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马跃

中国制造为推动人工智能提供了良好平台

大家上午好,我是马跃,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对于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浅见。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个加速器,它可能是一个梯子,可能是一个翅膀。它要服务的实际上是智能制造、“再工业化”和工业升级。人工智能让中国的实体经济能走上一条智能制造之路。

无论是现在的弱人工智能还是未来的强人工智能,目前都是一些“点”上的应用,但是我们还没有把这些“珍珠”真正意义上串成“珠串”。不同国家为了提高经济水平,提升制造能力,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包括中国制造2025,法国的工业未来,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物联网等。

中国的制造业、实体经济有两个概念。第一中国经济的门类及各个子行业应用非常丰富,即基础数据非常多,这为推动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未来在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要考虑模型和算法的问题,再考虑应用场景做什么样的突破,这是工业光谱宽泛的优点。缺点是会造成工业化历程的不平衡的。

例如江浙地区一些中等企业,有可能是横跨三世纪的模式的,即管理是19世纪的,现代会计制度没有建立;生产是人工加半自动化的;而营销完全用电商,可能会用无人驾驶或无人机送货,绝对二十一世纪。因此中国制造智能化的路径,更多的是解决不平衡的问题。

智能制造的目标是数字化

对于智能制造的目标,不同的流派可能有不同观点,但都在关注数据平台的问题,即能不能把制造业真正意义上数字化。制造业分两类,其中一类是实体产品,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不能给它做成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的,可模拟的“双胞胎”,未来的改进和提高就不可能在数字化层面上完成,这是产品层面的。

在生产领域,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意味着全过程数据化,可以在模拟仿真的条件下改进生产和供应链,进而去进行智能化的改造。现在中国的企业还处在在数字化的问题上,刚刚起步或者不断摸索的阶段。

马云和马化腾在很多的媒体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即数据是燃料,算法是引擎,应用场景秒杀一切。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双胞胎”,还是用老办法在工厂当中动手调整整个供应链,那么提高工业化的水平会非常困难。但如果有一个数字化的模拟仿真平台,那么在虚拟的平台上调整,来尝试,最后把优化过的结果拿回到实际工厂上来进行实操,能真正完成智能化生产。

就像邓志东老师讲的,AlphaGo Zero是自己给自己下几十万盘棋。它先在云上做计算,拿出来最优化的结果,跟它的“表弟”AlphaGo进行对弈,结果取得了100:0的成果,这就是完成智能制造的历程,必须先完成工业企业的数字化的过程。现在各大工业集团都在推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全供应链的数字化平台。

全工业流程的数字化的挑战非常大。工业企业,不像消费领域,要想取得数据是比较难的,因为真正有数据的是使用者,而建大数据平台的往往是软件和工业化的公司,这里就存在一个的合作和博弈的过程。

另外一个挑战在于法规和整个管理层面,例如信息安全,跨境数据的传输,如何有效共享数据,而不是让现在的信息停留在某个企业,某台机器,或某条产业线的孤岛当中,这阻碍了工业企业真正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努力、资源和力量大部分集中在消费领域,但对于非消费领域的实体经济制造业则较少,这样很难发挥人工智能的效果,让经济走上数字化的轨道。

机器人替代人的工作还很遥远

人工智能的发展,仿佛构造了一幅机器人替代人工作的场景,实际上我认为这是非常遥远的想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人的智慧,我们的变革管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人机协作、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有非常多的应用。屈原说路漫漫其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我们今天抬头畅想我们的诗和远方的时候,我们这些乐观的奋斗者的脚步不能慢下来,智能制造永远在路上。

目前制造一个产品,流行的车队学习,舰队学习,仅仅是一个工序学会了优化我们的生产。即同样一台机器,一台学会了,其他都会了。但任何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工厂遍布世界各地,有完整的产业链,有上游也有下游的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而目前人工智能尚未能满足这样的复杂性叠加。

不像消费领域足够的市场空间,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能够提供的经济回报有限,对于数据挖掘厂家来说,人工智能的冲击可能是比较未来的工作,因此还是回到基础,做好数字化的基本的工作。

说到冲击,人工智能并不仅仅是影响到了消费领域。例如无人驾驶带来汽车事故比例大幅度下降,变成共享以后,那么现存汽车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很有可能在共享汽车领域,中国会出现类似“BAT”的三家汽车品牌垄断的局面,这种“隔山打牛”的影响,是我们没有进入人工智能就被影响到的,这种影响会慢慢变到现实。因此我们更多的需要练内功,提升自己的能力,准备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变化。

人工智能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未来全数字化平台能实现机器与机器甚至脑机协同,这就存在信息安全的巨大风险。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各个企业,都应该把信息安全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事情来看待。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因为担心而因噎废食,可以做一个信息安全的评估。技术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助推器,能够最大限度改善我们人类的生活,让我们真正享受生活,而不是把时间花在这些重复的繁重的体力劳动。

一想到人工智能,大家第一反应是机器人,其实它有很多分支,例如感知系统和专家系统。以专家系统为例,以前没有这个技术的时候,只能靠师傅带徒弟,只能意会,没法言传。如果我们能把老师傅那些“不可意会只能遗传”的手艺提炼出来,传递给成千上万人,而不只是局限在传统的徒弟圈子,这就是人工智能为传统文化保护的伟大贡献。人工智能是个加速器,未来有很多想象和发展潜力。

[责任编辑:李伟男 PN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