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东研究通讯;作者:贝都因人定居者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晚,以色列警察部队与对政府征兵草案进行示威抗议的数百名极端东正教犹太人发生冲突,警察使用眩晕手榴弹和水炮驱散抗议者。实际上,这种示威游行屡见不鲜。
以色列警察与进行示威抗议政府征兵草案的极端东正教犹太人发生冲突来源:AFP
在以色列社会中,该群体曾长期被免除兵役,但前几年以色列通过法案,要求年满18岁的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必须服役。以色列政府为何要求极端正统犹太教徒服兵役?该群体又为何置国家利益、人人平等不顾,拒绝服兵役?
不服兵役天经地义?
犹太教分为三个派别,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正统派犹太教是犹太教中最保守的群体,恪守传统信仰和礼俗,拒绝改革,是在以色列影响最大的犹太教派别。而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又称哈雷迪(Haredi),是正统派犹太教中“保守中的保守”。他们坚信犹太律法享有绝对权威,严格恪守传统信仰和礼俗。
目前哈雷迪教徒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在以色列排第一。据以色列官方预测,在未来20年内,这个群体的人数会从当前的100万涨到约200万,然而该群体的男性就业率却在以色列全国处于最低。
以色列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1986年颁布的《国防服役法》规定以色列全体公民及常住居民,不分种族、宗教、民族或者出身,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但一些团体却被免除或排除在兵役义务之外,如以色列阿拉伯公民、信教妇女和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
一个哈雷迪人拿着祈祷书行走
来源:Valerio Berdini
实际上,犹太教的经典《塔木德》中的安息日短文中有这样一条术语——“托拉是其职业”,指那些全心全意投入到《托拉》学习的人可以免除一些其他宗教义务。(犹太教希伯来文经卷中最为重要的经书为《托拉》,犹太人一直将其视为经典中的经典。《托拉》广义上指上帝启示给以色列人的真义,狭义上指《旧约》的前五卷,也就是犹太教称为的摩西五经。)这就为哈雷迪教徒不服兵役打开了方便之门。
而以色列建国之后的领导人又鼓励这一现象的发生: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爆发初期,犹太武装力量哈加纳就允许犹太教经学院学生免于参军。建国后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更是以经学院学生必须将时间奉献给《托拉》学习为条件,免除少量犹太经学院学生的兵役义务。建国初期的领导人认为在年幼的犹太国家前途未知的情况下,尽可能保存犹太教经学院的有生力量,是对犹太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
但随着哈雷迪群体人数的不断增长,以色列国家免服兵役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世外桃源”、“国家包养”的生活让他们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冬夏都穿黑衣黑裤,戴宽檐儿黑帽,留着大胡子,面颊两侧有两根小辫垂下。生活节奏很慢,在大街上行走时不慌不忙,脸上很少出现着急的表情。
生养很多小孩的哈雷迪家庭
来源:Reuters
在著名的耶路撒冷“哭墙”下,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坐个小椅子,手拿一本圣经,一坐就是一天。他们相信“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他们的出生率是普通以色列人的三到四倍,每个家庭都会生10个左右的小孩,有的甚至能达到20个,他们的人数正在迅速增长。
政府无法容忍了!
哈雷达群体的人口激增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首先表现在政治分歧方面。随着极端正统派人数的增加,其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以色列政坛中代表宗教人士利益的政党林立,例如沙斯党、犹太家园党、犹太圣经联盟等,这些政党主张保证极端正统群体在教育、住房等方面享有补贴和特权,争取到了大量极端正统人士的支持,继而掌握大量选票。这些政党在政治上有较强的保守性,更支持政府的强硬政策,尤其是在巴勒斯坦的问题上。
如果极端正统派人数增长势头不减,这些偏右翼势力的政党将获得更大的权力,与巴勒斯坦妥协甚至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整个以色列政治也会更加趋于保守,不利于以色列政党政治的平稳发展和地区形势的缓和。
哈雷迪人的婚礼
来源:huffpost
其次,生活习俗迥异也不利于其融入当代社会,而且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他们严守犹太教戒条,从清晨起床之后到夜晚进入梦乡之前,都受各种规范约束,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二战前极端犹太教徒在东欧封闭的生活方式。
其中大多数人选择研究经学律法而不是去从事各种工作,缺乏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竞争的技能,最直接的后果是这些极端正统犹太教徒中有60%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不工作不纳税的行为也引起了纳税人和老兵的不满,因为随着极端正统派人数的增加,会有更多税赋和兵役的负担落在人数占比越来越少的普通以色列人的身上。
如果哈雷达群体不大规模地加入工作队伍,全靠政府的补贴来养活庞大的家庭的话,社会的富裕水平和教育水平很可能会下降,甚至以色列国家的未来都可能面临威胁。生活方式的迥然不同也不被社会主流人群接受,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是男女分开的、禁止使用智能手机、要求施行“男女隔离”等等都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社会上对极端正统派的反感程度空前增长。
参加工作的哈雷迪人
来源:JTA
另外,随着这一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兵役问题成为关系到以色列社会公正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全体公民普遍兵役制度,社会公平就无从谈起。以色列建国的初衷是把它打造成一个现代、平等的国家。以色列也具备文明社会的大多数特征,如进步性的法律、发达的交通、一流的大学、穿比基尼的女人、电影等娱乐业发达、以及商界、大量活跃在政界的女性。
而极端正统教徒似乎成了“国中之国”,他们躲避现代化,从狭窄的宗教视角窥探世界,这很大程度上为现代以色列社会所不能容忍,而以色列解决这一群体带来的巨大负面问题的行动,首先从最易实现、争议最大的兵役法开始。
服了兵役能增强战斗力?
但即使哈雷达群体都服兵役,包括以色列军方在内的社会诸多人士对于招募这些“价格昂贵、禁忌颇多”的哈雷达教徒士兵入伍也持保留意见。一方面,招募教徒士兵的成本远远大于普通士兵。2011年招募的大约1300名哈雷达教徒入伍共花费9000万谢克尔,这些钱财主要用于这些教徒士兵的家庭费用,为其提供严格的犹太教徒标准餐食和其他服务,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宗教引发的暴力事件频发,人们普遍担心大规模入伍、并且经过军事训练拥有武器的极端教徒会加强以色列右翼宗教势力的力量,酿成更多暴力冲突。更为重要的是,以色列军方担心哈雷达士兵的入伍会改变以色列国防军的世俗性质,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经学院的教徒士兵坚决反对军队中“有伤风化”的各种世俗行为(如不卫生、赌博、抽烟、使用智能手机、妇女着装随意等等),而很多世俗士兵认为这是侵犯自身权利的行为,而且会使犹太教逐渐渗入军队事务,不利于军队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所以可以看到,以色列政府要求取消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的兵役特权,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而军队的意见是政府需要着重考虑的。
结语
对于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是否服兵役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而兵役问题所导致的暴力示威抗议仍会持续发生。毋庸置疑的是,对以色列的世俗公众来说,这是对公民义务不平等及犹太教徒享有特权的不满和抗议;对政府来说,减少国家对犹太教徒的资助、让其自食其力,可以明显地减少财政负担和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以色列警察与进行示威抗议政府征兵草案的极端东正教犹太人发生冲突来源:AFP
但要达到让各方势力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几乎没有,世俗力量和宗教势力的矛盾已经成为以色列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甚至超过外部敌对势力对以色列的威胁,这时刻考验着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政治智慧。
但不可否认的是,让人数庞大的极端正统犹太教徒服兵役利大于弊。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鼓励,服兵役和参加社会工作的正统犹太教青年逐渐增多,军队也正在为正统犹太青年设计符合他们宗教教义的军事训练和饮食生活。很多极端正统犹太教人士也已意识到现状是不可持续的,越来越多的正统犹太青年正在改变,以逐渐融入当代社会。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