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中东是大国的坟墓,也是大国的试金石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

如今的中东地区正在上演“和谐发展”却“高度紧绷”的冲突一幕。

一方面,中国不断推进陆上丝绸之路,力图带动中东、中亚地区的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安全局势十分复杂,恐怖主义势力猖獗,叙利亚战争的阴影还未消散。在未来,伊朗、沙特乃至土耳其争夺伊斯兰世界主导国家的竞争是否会加剧?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东的布局将如何博弈?

在11月4日“与世界对话——2017凤凰国际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晓霖教授基于其丰富的国际报道经验和研究中东问题的心得,着重分析了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机缘,指出其背后是俄美两大国的博弈。谈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时,马晓霖认为,中国应该充分借此契机来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友好关系,开拓“新型中东外交”。因为对世界而言,“中东是大国的坟墓,也是大国的试金石”。

下文为马晓霖在本次论坛的演讲内容精编:

(图)马晓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交专栏作家

在世界地区形势中,中东不仅仅是最乱的也是最血腥的,而且能拿很多“世界之最”来概括。

中东被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包围,连接着希腊文明,两河文明,在历史上产生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还诞生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此后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了中东600多年。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中东是一个辉煌的世界。当下世界乱局也跟中东有关。若不是巴尔干脱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也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脏不均,就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一次、 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中东的肢解,当然就不会有今天错综复杂的中东各国的矛盾。

如今恐怖主义在中东很猖獗,一方面是极端的宗教人士希望走上“宗教治国”的轨道上,这是一种刻舟求剑。另一方面是自殖民时代以来,到冷战时期,西方强加给中东的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尤其是巴勒斯坦问题的产生,在于阿拉伯穆斯林人口多,力量大,却不能对付以色列造成的民族屈辱造成的,导致恐怖袭击的方式成为一种选择,来宣泄他们的不满。

现在世界上恐怖主义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原来的“聚合效应”变成了碎片化的“辐射效应”,所以现在是多点分散,高密度的恐怖主义的新阶段。

在中东,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寻求独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一样遭到了世界人民的反对。但是如果库尔德人的发展问题得不到公平解决的话,这可能成为引起中东大乱的第二个潜因。

美国准备撕毁与伊朗签的核协议,这个结果是伊朗的仇敌所乐见的。这说明了中东各大力量之间,大国之间对地区发言权的争夺。这个争夺会随着ISIS的消灭以及未来叙利亚的重建而进入白热化。在中东过去几年的局势中,“俄进美退”、“俄强美弱”的循环会继续持续。

大量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实现工业化,使得经济发展缺乏持续的依托,导致爆发了街头革命。虽然石油输出国靠着石油美元输出他们的价值观,保住了文明。但是他们发现,依靠石油资源,是很难保障长久政权的稳定和安全的。因此这些国家发起了很多的改革,对中国来讲就是很大的机遇。

机遇就是“一带一路”得到了中东国家的欢迎,并出台了各种对接的政策。另外也有风险,即中东持续的动荡,使我们的资本、项目和人员安全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但是风险孕育着机遇,中国非常重视中东地区,且中东历来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外交的发祥地。过去三十年,中国赢得和平的发展环境,都离不开中东的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帮助。未来我们中国既需要中东的石油、天然气,也需要中东的大市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国,在中东舞台上展示出我们的大国角色。以叙利亚危机解决为例,中国自从加入联合国以后,到叙利亚危机之前,一共行使了8次否决权,改变了中东的新的政治版图。

对世界来讲,中东是大国的坟墓,也是大国的试金石。我们应利用自身外交优势,利用我们过去跟中东国家的友好关系开拓新型中东外交关系。这方面,中国定能走出一条独特的治理中东,治理世界之路。

 

[责任编辑:吴欣坤 PN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