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庆: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布局要考虑六大方面


来源:新华网

新华丝路网博鳌6月18日电(朱岩)18日,主题为“融合与共赢·同创丝路新梦想”的“2016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隆重开幕,作为“2016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分论坛之一的“全球视野下的农业对外合作”论坛于当日下午举行,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出席并发表讲话,他表示,从我国的农业发展阶段与资源禀赋来看,农业“走出去”势在必然。下一步,在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上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考虑投资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领域、投资地域、投资方式、投资资金六大方面。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在会上发言。郝金雷摄

以下为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的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今天应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的邀请参加这次论坛。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农业对外合作”,这个题目确实是目前我们国家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很重大的战略问题。今天我想就农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做一些思考。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有两个基本的判断:第一,我国农业“走出去”势在必然。这样一个判断是根据我们的发展阶段以及资源禀赋得出来的,农业“走出去”势在必然。

一、中国“走出去”势在必然

大家都清楚,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出现赤字,到2015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赤字达到426亿美元,我国进口的谷物是3200多万吨,进口的棉花170多万吨,进口的糖480多万吨,进口的食用油脂包括大豆、油菜籽8700多万吨、进口植物油839万吨。大家看看这些产品都是大众农产品,而且都是密集型的大众农产品。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到了一个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通道。

考虑到中国的这种经济体量,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的一个经济体量,又是这样一种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非常少的国家,农业“走出去”势在必然。

从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现贸易赤字,总的来说这种贸易格局对于中国是弊大于利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这么大的一个体量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我们战略上的总体布局。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变被动进口农产品为主动实施“走出去”,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判断,中国“走出去”势在必然,这是根据我们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得出来的判断。

二、我国农业“走出去”做得还不够

第二个判断,我们的农业“走出去”做得很不够,跟我们农业的比重、跟我国“走出去”相比的话,农业的“走出去”落在后面。2000年,中央提出来要实施“走出去”战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来农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些年来整个“走出去”发展是比较快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农业明显滞后。当然,从速度上还是比较快,从2004年到2014年,我们的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从8.34亿美元增长到96.92亿美元,年均增长25%,从存量的角度来说,这个速度应该是比较快。从留量的角度,2004年我们是2.89亿美元,2014年我们达到了20.35亿美元,这也是年均增长19%。这个速度也还可以。但是跟我们农业的地位相比,这是仍然不够的。

这个不够我也有一个数字做支撑,比如说我们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是9.2%,我们的农产品贸易占整个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是4.6%,但是农林牧渔对外投资的存量和留量占整个对外投资的存量和留量的比重是相当低的。从存量的角度,我们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是8800多亿美元,这里面第一产业只占1%。从留量的角度,我们2014年是1200多亿美金,但是我们的第一产业只占1.3%。也就是说,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无论从存量还是留量的角度看,农林牧渔所占的比重跟我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跟我们的农产品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是大大滞后的。这是第二个判断,农业“走出去”落在后面。

三、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布局要考虑六大方面

因为农业“走出去”势在必然,它又落在后面,所以下一步我们确实需要考虑怎么样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在谈论农业“走出去”又需要逃脱一些,对我们下一步农业“走出去”进行思考。有六个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审慎的考虑:

第一,投资目的。也就是说“走出去”的目的,我们到底是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需要走出去,还是为了提高全球的农业产能走出去,这个目的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那么我们下一步农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应该就不一样。因为谈到农业“走出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而我们国内的自然资源又不足以支撑我们这种需求的增长,所以它需要利用全球的农业资源,所以我们更多地从满足国内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农业“走出去”。

在我们很多农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确实也是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我们“走出去”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今天上午,中远集团的老总也讲到他们刚刚开通了美国到荷兰之间的冷链物流,他们的并购行为把宝押在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长潜力上,因为它从战略的角度去判断到可能未来中国在进口饲料、饲料粮和进口畜产品之间会有一个战略性的选择。就跟我们过去十年前是进口大豆还是进口植物油,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实践证明我们最终是通过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对植物油和对动物饲料的需求。

对于畜产品这一块,我们未来从战略角度是不是还能复制大豆这个故事,他可能把宝押在中国更多地需要直接进口畜产品。这两年我们的猪肉、牛羊肉的进口量确实是在增加,这是满足国内需求。

但是也有很多投资行为并不是说我们是为了满足中国国内的需求,而是因为从全球的角度,什么地方的投资空间大、投资机会大,我就到什么地方去投资。那实际上相当于我们所谓的买全球、卖全球,是提高全球农业的产能。包括以前国家行为对外农业技术合作,它很重要的出发点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当地的粮食生产水平,保障当地的粮食安全。从很多企业的角度,其实它的出发点也是到外面去投资,然后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所以未来我们还是要考虑从国家的角度、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这两种目的的投资我们都应该支持。但是应该更多地支持弥补中国国内自然资源不足的行为,这应该是我们支持的重点。也就是说,今后要围绕进口产品进行全产业链投资,这恐怕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重点。这是第一个,我们投资的目的。

第二,农业“走出去”投资的主体,就是我们靠谁“走出去”。我们现在的农业领域,包括基础产业“走出去”基本上都是靠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它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认为对中小企业也要有更多的支持。有一个中国“走出去”市场主体的比重,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里仍然是国有企业占50%以上。整个按照国有和非国有的比重,国有企业占50%以上。企业的层级,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划分的话,央企又占50%以上。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外直接投资仍然是靠国有企业、央企。下一步在对外农业投资过程中,要重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作用。这是第二个战略上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投资领域。通俗地说,我们是去种地养畜,还是去投资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这两种都有。我们现在一提到农业“走出去”,更多地想到圈地,甚至包括买葡萄酒庄、买新西兰的牧场。最近我们从媒体上也看到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地方,我们去圈地的动作比较大。但是这种比较敏感,已经引起了一些地方的警觉。包括我们在中亚、俄罗斯这些地方,现在要圈地是比较困难的。包括澳大利亚对我们的投资行为也是非常警惕的。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农业投资项目需要政府进行安全审查的是两亿澳元以上的项目,它现在把这个门槛降到一千万澳元,就是中国的农业投资项目超过一千万澳元的就要进行审查。我们要把对外农业投资领域的重点放在比如说仓储、物流甚至包括码头、加工领域,这些领域是我们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我们在确定对外投资领域时,要考虑到整个产业链,在产业链中的部分领域进行投资,这样也能提高我们对国外农产品和国外农业自然的掌控。

第四,投资地域。这里有很多选择,比如说自然导向,什么地方资源丰富我就到什么地方投资。但是也有政治导向,国家重视什么地方,国家是什么样的区域战略,那我们往哪个地方走。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也各有各的生存空间。目前我们得到的一个数字是,我们的农林牧渔对外投资的企业现在1356家,这里面大概有589家是在周边国家、亚洲地区。下一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里,有相当一部分跟我国的农业互补性非常强,也应该是下一步投资的重点区域。甚至包括南美和美洲也都可以在这里面寻找到一些重点投资的区域。

第五,投资方式。我是创始投资还是并购,白手起家去种地建牧场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下一步投资的主要方式恐怕更多的还是在仓储、物流和加工这些环节进行一些并购和收购,这恐怕是我们下一步投资的主要方向。

第六,投资资金。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有资金,以及少量的战略性投资,很难进行社会融资,特别是很难从金融部门融到资金,这是我们整个国家“走出去”的薄弱环节,更是我们农林牧渔这个行业走出去的薄弱环节。

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恐怕在融资问题上,国家应该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我们现有的各种融资渠道应该把农林牧渔作为优先支持的领域。因为农林牧渔这个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如果从更高的角度它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现在我们有哪些资金渠道?我们其实有很多,比如说我们的丝路基金、亚投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银行,我们应该推动这样的一些综合性的融资机构,对我们农业领域的投资项目进行倾斜。现有的农业领域自身的基金本身也没有用足用好,比如说我们在中国的粮农组织有五千万美元的捐赠,比如说我们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也有五千万美元的农机推广和科技人员培训的基金,再比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要建立农业海外发展基金,中央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下一步这些综合性的投资机构,当然,还包括我们的中国国际投资公司,它也掌握大量的外汇资金。从之前我们支持能源矿产的对外投资,下一步应该有意识地向农业领域倾斜,这应该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当然,这里面跟金融有关系的,除了融资以外还有保险,海外投资项目很难得到风险保障,因为在投资国家很难取得保障,在国内的保险机构也很难把范围覆盖到境外的项目,这就有一个内外统筹的问题。在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产业资本的“走出去”和金融服务的“走出去”,这两者之间应该很好地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农业“走出去”更加顺利一些。

从战略层面,至少这六个问题在下一步我们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也好,从战略层面也好,考虑农业“走出去”时,这六个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谢谢!(完)

凤凰国际智库,思想市场领导者 扫描二维码一秒关注

 

[责任编辑:吴晶晶 PN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