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环保论坛(上):绿色发展道路走得通也走得好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18日下午,2016凤凰国际论坛重要分论坛之一——《气候与环保论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绿色机遇发展》开幕,该论坛由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承办。四位专家和与主持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非常驻研究员胡敏对谈,探讨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绿色发展机遇。

2016凤凰国际论坛气候与环保分论坛现场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气侯与环保论坛,今天主题是全球气侯治理与中国绿色发展机遇。我是主持人胡敏。大家好,首先,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到场几位尊贵的嘉宾。在我左边的就是:

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到场。

中国控制碳排放,减少雾霾,改善环境也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的目标。2014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气侯大会上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甚至更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共赢,这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共识。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在应对气侯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新兴议题的国际治理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刚刚过去的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的领导角色不容忽视。

今天的议题是探讨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将环境保护国家战略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的环境改善,绿色发展是否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以及我国未来在国际治理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关于这些议题,下面先请四位嘉宾分享一下他们的真知灼见。每位发言时间10分钟。谢谢。

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李俊峰:一年前,巴黎协定的达成经历了11个月。当时专家们都在估计协议何时生效。秘书处认为碳排放将于2017年升级。最终快速生效的原因有很多,各大国领导所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气候变化谈了20年不是没有收获的,这给全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即各国必须走一个低碳的道路,必须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系统和消费模式。经过20多年,中国虽然没有赶上发达国家,但是,这种转型是一直在进行的。技术为转型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企业家们落到实处,形成了一批很棒的产业。这促使政治家们有力量、有能力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去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局长宣布新的能源战略,即安全高效的绿色低碳。

1997年,欧盟提出2050年把新型能源比例提高到50%,外界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实现,但现在各国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今年3月份,国家能源局局长在讲话当中谈到中国能源转型三步走的方针:首先是非化石能源可以满足新增量的需要。第二步,开始逐步地替代化石能源。最终完全取代化石能源。2015年第一步已经做到了,2014年2015年中国的煤炭消费出现了负增长,非化石能源可以满足新增需要,并且有了实质性的替代。去年,中国的煤电装机量上涨,发电率降到百分之四,实际发电量增长了0.2%左右,近乎零增长。新增部分满足的需求基本上就是用非化石能源来满足的,并且还有一个实质性的替代。从观念和技术上来看,这些成果都是巴黎协定达成的。

另外一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可行的。1972年,第一次大会提出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时并不被称为可持续发展,而是叫永续。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口号慢慢被提出,一直到92年达成了气侯变化框架公约,这么多年的实践以后,大家发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不仅是走得通,还可以走的好。

这不仅对于人类解决国际环境问题,同时解决国内环境问题都是可行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美国儿童铅中毒等等问题,经过40年努力都是已经解决了,并且大家生活的更加美好了。

工业化带来的很多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或者绿色发展的道路是可行的。所以,1992年在里约召开环境大会形成一个共识,必须走可持续道路。会议制订了16个目标。包括中国在内,也认同按此方法解决中国的绿色发展问题。 16大17大已经提出了这些概念,真正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治理和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略,18大正式提出“五位一体”,即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还有生态文明建设。大会郑重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成果都是水到渠成的。

发展过程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逐步找到一条比较正确的道路。这是我对气侯变化和绿色发展的一种解读。当然,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怀疑气侯变化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我们大可以不必要担忧这样的事情会发生。美国所有做过的承诺,不用任何的政府干预都可以实现。技术上面可行,经济上面也可行。用天然气取代煤炭,成本大大降低。

中国发展核电,纠结安全不安全。国家已经有很多个核电站,但是由于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比核电便宜,有声音称发展核电不经济。走绿色发展这个道路是水到渠成的。巴黎协定也是水到渠成一个成果。所以,虽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这个是一个向好的方向,这是一个正确的道路。因此,我对这种转型很有信心。

主持人:刚刚谈到了中美之间在国际履约方面的不同。下面有请王毅院长给我们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

王毅:谢谢主持人,很荣幸可以参加凤凰国际论坛,我有几个观点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本次分论坛题目中的全球气侯治理,已经变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可能大家刚刚听过其他前面论坛的内容,今年“凤凰国际论坛:与世界对话”的一个主要议题是世界治理当中的大战略,基本上我刚刚听的都是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然而气侯问题是一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能够跟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在一个平台上来讨论,说明气侯问题已逐渐变成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且,气候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到传统安全领域的议题。

第二,中国在全球气侯治理当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越来越重要。当然,这也跟过去30年中国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其崛起带来了十几亿人口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这个跟过去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努力可以相媲美。而且,随着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发展起来,整个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不仅仅是在传统的政治、军事领域,在资源环境领域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要想现代化,就意味着可能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带来更多的排放,这也是为什么说全球治理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中国以后,后面还有其他的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在不断地迈入这个行业,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大概需要几个地球可以养活我们这些人,达到富裕水平。所以,一方面人们说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比较率先走入了中等收入行业的国家。现在来讲,中国无论是在全球气候谈判、绿色发展还是“一带一路”等,都是开始实质性地参与这种全球治理,甚至在开始参与制订全球的游戏规则,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现在一些常规污染物的问题没有解决,常规污染物,包括水、气和土壤,这些当然在未来若干年当中可能会解决,但现在还是困扰着一些地区。刚刚李主任讲了很多关于能源转型让人非常欣喜的结构性变化,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种结构性转型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甚至包括我们说的传统安全,传统的常规污染物的问题,也并不是污染物本身,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跟整个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

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虽然30多年来,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战略,但是,实际走过一条路还是“先污染,后治理”。从这种“先污染,后治理”到走向一个保护优先的道路,实际上不仅仅战略上、概念上和目标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必须有一些过渡战略,不可能一天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是解决了,而且,我们还会遇到新的一些问题。其中就需要踏踏实实从立法、管理制度、技术创新上,包括意识进行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变。我也是希望经过若干年,而不是说几年之内就可以马上看到效果。所以,希望大家各方面一起努力,顺利地实现我们未来百年的目标。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赵总发言。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

赵笠钧:非常高兴参加凤凰国际论坛。环境问题谈来谈去,过程很艰难。但不可否认,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环境问题,更多是因为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带来的一些问题。

谈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包括能源结构的问题。现在是什么情况呢?绿色发展加上经济不景气,又叠加了环境的问题。很多人持悲观态度,觉得这个时候是不是还要这样严格的环境制度?

我个人十分乐观。主张绿色发展,其实是会倒逼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有时候比我们的想象要来的快。瑞典980万人口,现在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了50%以上,垃圾发电解决了瑞典25万个家庭的用电问题和95万个家庭的供热问题。前两天,我看到德国决定到2030年,德国市场不允许再贩卖化石燃料的汽车,包括汽油、柴油,我看到这个消息非常惊讶,2030年很快就到了,不让卖化石燃料的汽车,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汽车到那时会大行其道。所以,世界进步比我们想象的快。从这个意义来讲,气侯变化、绿色发展这样一个命题的提出,其实对于人类来讲又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回到中国现实来看,绿色发展的提出带来了什么机遇?刚刚王主任谈到了,首先从环境的实质来讲,带来了对于环境产业的发展。我们现在全国53000多家环保公司,尽管很小,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尤其是我们的央企,搞工程建设的公司,现在纷纷都成立了环保公司,进入环保领域。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刚刚俊峰和王主任都谈到了,我也很赞同,这个环境要求对于我们其他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发展的需要更为广泛。

除了这些之外,从环境实质的角度,我们还呼唤绿色金融。目前,我们国家也启动了很多的绿色金融,但在金融政策的应用上还是有问题的,更多的绿色债券都给了国有企业,资产效率的配制上,国有效率配制没有优势。绿色金融是非常需要的,但是都是基于项目,而不是基于这个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我们都是通过金融和政策手段支持这些发展,但是,我具体政策的落实上,还是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的。

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天绿色发展和环境改善上都可以做出一些贡献和努力,除了大家熟悉的环境保护做法,消费习惯也比较重要。我们都应该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更有质量的产品。在淘宝网上有很多的假货,大量的交易把原来的商业生态都破坏了。凤凰国际作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体,我们在这里谈论这个事情,期待凤凰国际发起更广泛的呼吁。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更追求有品质的产品,为这个环保养成更好的消费习惯,减少我们不必要的一些能源资源的浪费和消耗,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行为。

主持人:现在把视野拉到全球治理的角度。请于所长谈谈国际政治的话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

于宏源:非常感谢,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次论坛。

说到低碳,就想到俄罗斯。这个国家经过300多年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璀璨的明星。但今天的俄罗斯,其人均GDP已经落后于中国,并且已沦为一个依靠资源出口的国家。可以感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俄罗斯的现代化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有两点。

第一,俄罗斯整个国民经济越来越集中在一些僵化的产业和部门。第二,任何一个发展,最重要的是追求一个完整的体系、指导思想。不存在所谓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所谓的低碳发展的核心是经济进步、现代化。一个国家都不会仅仅是为了低碳而低碳。任何一个经济都不会因为依靠一两个名词而带来突飞猛进的变化。

第二我想谈论一下“全球”这个词语,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当航运指数低于历史最低点时,欧洲经济、美国经济相对不错。用传统钢铁,火车,煤炭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时候,经济指标已经难以看到今天的经济成就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已经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可惜的是,今天的中国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低碳国家。但是,我们如果看一下日本欧洲,看一下能源效率、人均的用水,或者是工业效率等等,会发现除了低碳发达国家,还有一种新型国家,高碳发展中国家。穷国富国,成为了低碳的富国和高碳的穷国。从钢铁的循环利用率来看,美国是在70%左右,而中国的数字在13%左右。循环材料领域亦是如此。所以美国并不是一个奢侈、浪费、纸醉金迷的国家。在其背后有价值、市场、政策、经济制度和地方的因素,有各种各样的因素。

所以,低碳是一个结果,只要我们真正推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必然会产生这个结果。另外,巴黎大会后出现一个现象,油价大宗商品长期低迷。还有两个问题。

第一,国际上出现新分野。第二,中国想从低碳走上高碳,非常困难。脱离中等收入陷阱还没有完成,想要跨过一万三千美元的陷阱,谈何容易。此外,全球化浪潮不断退缩,动力不足,反全球化力量不断飙升,而且,中国的经济又面临着硬着陆的可能性。脱离中等收入陷阱后,成为低碳国家也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做不成,就会面临西方国家所谓的阴谋论。

未来国际格局是低碳发展国家进一步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这个产业会继续出现新一轮的变化。传统的所谓的中国模式是大进大出,我们进口最多的是钢铁,与此同时,我们用全球最便宜的劳动力,成为世界的工厂,这就是中国模式的核心。这个模式构成了污染。以便宜劳动力为核心的中国模式正逐渐被世界经济边缘化。中国能否走出这个陷阱,成为一个低碳的现代化发达国家,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30年前,世界上都是在学拉美国家经济奇迹,从汽车到飞机的制造。但现在已荡然无存。在现在这种全球化退潮环境下,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低碳国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责任编辑:侯逸超 PN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