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企业投资需要全球视野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19日下午,一场由凤凰网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海外投资论坛:全球视野与中国潜能”的JIC投资沙龙拉开帷幕。该论坛着眼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在中企国际化浪潮下讨论中国企业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既能规避风险赢得利润,又能维护自身良好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以“海外投资并购又迎新浪潮”为题做主题发言,他表示,企业投资需要全球视野和眼光。他谈及中国的几方面潜能,包括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以及全球治理等方面。霍建国提醒中企,要深入把握国际市场的行情以及市场的变化,了解投资项目。同时,企业也要注意汇率、大宗商品市场风险等外部风险,以及包括用人风险在内的内部风险。他希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化,不断提高驾驭这种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

以下为霍建国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凤凰网和中国建投邀请我来参加论坛,论坛的题目“全球视野与中国潜能”取得很好。我就根据这一主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中国的全球性视野,无论政府和还是企业,目前都在迅速提高,中国的潜能还有待于更深层的挖掘。围绕今天的海外投资主题,我就潜能谈几个方面。首先,一带一路的潜能很大,还可以继续发掘。当然,在执行中,关键是要处理好,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该如何调动沿线国家的积极性,尽量获得金融方面的支持或是吸引全球各个金融机构的参与,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于海外投资,大家知道现在海外投资确实是在高速发展,并且以50%到70%的速度在增长。近3个月,超越了过去3个季度,超越了去年的全年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风险。当前海外投资遇到的主要是风险问题,以及我们驾驭跨国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很多企业现在都在找机会往外冲,但是我听一些投资公司的人跟我说,他手头的投资项目就上千个,鱼目混珠,各种项目都有。所以企业如何从这些项目当中能够选择出来适合自己投资的一个领域或企业是非常关键的,需要全球视野和眼光。

前不久大家可能也都注意了复兴收购案,后来复兴放弃了。很多并购都存在议价问题,我们要对海外投资的议价保持清醒。议价是否合理,是否有陷阱,需要企业认真把握。在海外投资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慎之又慎。现在很多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把握、对美联储的动向、对世界经济的变化,其实还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和把握。大的集团通过一些投行、投资公司帮助他做一些项目,我们现在很多投资一半以上都是海外融资,包括高盛、GP、摩根都在积极参与这些项目,融资方便、利率低,但是要考虑到将来的利率变化和市场变化,这背后的风险我们要十分小心。企业的第一关应该普遍地学会把握市场,了解投资项目。第二关是风险防范,有政府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以及文化风险,如果注意不到,就很可能出事。政治上的风险也是在上升的,现在全球治理的矛盾,大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对立。在中国正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容易被人家捕捉到我们不合规的地方。在这些风险中,经济的风险是最突出的。一个企业领导人不可能掌握全部,所以专家团队的配合以及企业内部一些内设专家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好多企业现在都有自己的顾问团队,有很多风险把握的个案都需要经过反复分析,没有不做前期分析就敢大胆拍板、见机会就上的国际投资。企业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及变化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美国华尔街的操纵能力极强,只要盯住华尔街,盯住存在汇率风险、大宗商品市场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的金融市场,我们就能够捕捉准确信息。有时候觉得很可怕,现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的银行之间不管是债务问题,还是税收问题,都很诡异,大家可以好好的去剖析一下幕后的结构,在争夺一个利益的时候是谁在斗,最终谁占优势、谁在吃亏。我们要注意内部,内部风险最大的是用人风险。如果用一个海外部的经理,结果他自作主张干了很多决策失误的事情,这种风险是最可怕的。现代的企业,它的内部整合、人力资源的配置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有资本配置、资本整合。收购之后的整合阶段难度也是很大的。企业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虽然现在中国因国力和人均水平占据优势,但理论上讲,也到了走出去阶段了。再加上这种投资环境个的变化,都促使中国要积极地走出去,这是大势所趋。

最后再谈一点全球治理问题,因为中国潜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的海外利益在上升,海外投资也在上升。中国势必要在国际的投资规则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来影响这些规则。这次G20通过的投资指导规则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国际规则。在全球治理当中要注意很多空白点。投资就是没有全球统一协议的,贸易有规则,投资没有规则。OECD和WTO都在探索,几家都想做,但是谁都牵不了头,谁都做不了。现在拿到G20上探讨,能够确立一个全球的投资规则,避免投资风险的政策,是G20非常重要的收获。

从全球治理角度来讲,网络环境、投资环境以及金融市场的治理到目前为止都是空白点。全世界的资本市场起起落落,高频交易以及大公司操作黄金石油带来的价格变动十分可怕。谁来治理?谁来规范?从交易所的交易来看当然是“多多益善,量大就好”,因为他可以收取手续费。但是实际上这幕後还是需要有一些章法的,比如加杠杆加多少,做期货炒多少倍,如何进行限制?

中国在G20之前及G20期间一再表示,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要发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全球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很多场合也承认,二战后形成的金融贸易机构在历史上是做过积极贡献的,只是现在有一些领域需要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因为需要大国之间的协商。中国代表的发达中国家的利益,想要与大国之间达成全球治理的基本共识是很难的。中国想在空白点上发声来发挥我们的作用和影响力。我们清楚知道,参与全球治理绝不能打掉一切,推倒重来。习近平主席一再表示我们不想建自己的后花园,想建世界的百花园,我们强调:中国参与就是共商共建,大家一起协商,共同完善,属于添砖加瓦的行为。另外,中国发挥自身影响力需要一个过程,并不代表中国现在就是主导。全球治理绝不是某一个时间点由谁来主导的问题,需要在每一件事上不断成功地表现自身的影响力。能够把很多事情处理好,才能获得世界各国对你的认可和信任,才能构成自身的影响力和主导力。所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表达我们的治理理念、互利共赢怎么落地、以及怎样在难点上发挥我们作用。

中国正在逐步摸索有关全球治理的问题。我们那么多企业走出去,海外利益也在不断发展,这个时候也需要我们来参与全球制定规则。在一些领域更加迫切。所以,我相信中国潜能将逐步发挥,企业的潜能十分巨大,企业自身也会不断地把握风险,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三中全会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四大目标,其中最后一个目标就是,要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现在是一个践行的过程,我希望我们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化,不断提高驾驭这种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最关键的。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郑怡雯 PN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