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华:可再生能源被夸大,石油行业还未“夕阳”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2016年6月18日,主题为“融合与共赢•同创丝路新梦想”的“2016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隆重开幕。作为“2016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主论坛之一,由凤凰国际智库主办的:“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及防范,于6月19日上午举行。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在发言中说,“一带一路”投资有很多风险,企业要做好准备,不能寄希望于国家背书。石油行业是“一带一路”投资的重点,因为世界石油供给与需求的差距在加大,石油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会被代替。文章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

化解“一带一路”风险,不能等国家背书

关于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现在有很多媒体有分析,大家有很多真知灼见,我觉得“一带一路”的国家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大多数都是不发达国家,像中亚、东南亚、非洲、中东地区的国家。

第二个特征,这些国家的政局也不是很稳定。

第三个特征,这些国家的文化跟中国的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基于这些文化的差别、政治体制的差别,还有很多各方面的差别,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范风险。

防范风险有几个方面:

第一,对所投资的行业了不了解,需要专业的知识。第二,商务方面的安排需要谨慎考虑商务风险。第三,法律方面的风险非常重要。很多国家法治的观念还是比较弱的,所以在法律方面一定要请专业的公司,有一个非常可靠的、可追溯的、并且有足够充分的保障法律风险规避方案。最后是政治方面的风险,这也非常重要。我们是一个企业出去投资,不要寄太大的希望于国家给你背书,我们一定要在商务方面、法律方面把项目落实。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险——本土化,很多国家都希望外资投资能够用本土的社会、本土的资源,但是可能跟我们所做的项目和这些要求相差甚远。还有很多的比如劳动法规的规定,中国人在那边工作的时间是有规定的,超过时间被警察发现的话,要缴纳罚很多的罚款。大家不要因为“一带一路”以为全线国家的政府为我们的项目开绿灯了,就放松警惕,要慎之再慎。

“一带一路”重点在石油,因为我们还离不开它

确实“一带一路”中能源是重头戏,现在“一带一路”从能源角度来讲,可能是“走出去”第二版,以前是“走出去”第一版。

我们要总结第一版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天要总结,因为负面、失败的案例太多太多。

关于国际油价,我的主要观点是在波动中上扬。为什么说在波动中上扬?主要是看你从多长的时间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把时间度拉到五年、十年这么一个长度,油价还是会上涨。因为第一,需求一直在上涨,2005到2015年,按照英国石油公司刚刚发布的全球能源统计数据,全球每天石油消费量平均增加100万桶。按照很多的预测,包括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和美国信息署的预测,今年需求要增加量将达到130到140万桶,国际能源署说今后五年每天增长量为120万桶。五年每天增长120万桶,五年加起来就是每天增加600万桶。

石油供应方面长期来讲还有问题,就是对油田的投资下降:去年下降24%,今年还要下降17%。油田投资它的自然递减率非常大,全球平均5%,中国在产的油田可能每年下降7%。所以,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美国能源信息署刚刚发布了2040年的报告,这个报告做了很多假设,他认为到2040年油价最低还会在76美元,最高达到252美元,当然还有一个中间的情况为151美元。不管是高油价情景还是低油价情景,2040年的需求比目前每天还要增加3000万桶。

很多人认为,现在石油正在被替代,比如电动汽车。但是,汽车行业只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24%,76%的石油消费都在汽车行业之外。我们现在讲的电动替代基本上是汽车领域替代。但是即是是汽车领域,替代的量也非常少。美国去年一年只卖了10万辆电动汽车,而全部汽车的销售量是1760万辆。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电动汽车保有量只有30万台,而中国现在汽车的总保有量是1.65亿台。所以10万辆电动汽车相比1760万辆小汽车,所占的比例不到1%。中国现在的电动汽车占小汽车的保有量不到2‰。这个情况下,可能对电动汽车来代替汽油车的估计还是太早了一点,至少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可能很难形成气候。

现在的可再生能源也炒的非常热,但可再生能源除了水电之外,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加起来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4%,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我们现在身上穿的、这个地方用的都是石油产品,只要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继续生存,还是需要石油、天然气、矿物资源。

所以我对于石油行业还是有充分信心的,石油行业还是有巨大的投资机会的,并且价格还会在波动中上扬,石油行业还不是一个夕阳产业。

凤凰国际智库,思想市场领导者 扫描二维码一秒关注

[责任编辑:王勇 PN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