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彬:软实力欠缺制约“一带一路”项目推进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2016年6月18日,主题为“融合与共赢•同创丝路新梦想”的“2016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隆重开幕。作为“2016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主论坛之一,由凤凰国际智库主办的:“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及防范,于6月19日上午举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产品总监、新华丝路事业部总经理陈小彬在发言中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关注当地舆论的走势,避免因舆论而引发的风险;此外,由于我们经常采用“资源换工程”的合作模式,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也会成为我们的风险来源。文章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产品总监、新华丝路事业部总经理陈小彬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由于一些文化的差异、投资理念、投资心态的问题,造成了一些人为的风险,已经形成了一些障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软实力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绊脚石。

比如,在印尼亚湾高铁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在印尼投资的企业要办理生产许可证,这个办理一波三折,办理的过程中当地和国外的媒体就报道中国在印尼的亚安高铁的项目被搁置了。但事实上只是我们搞了一个奠基仪式,并没有正式施工,而是同步在办理许可证。这时候我们在舆论传播当中就变成了弱势,有口难辩的感觉。

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是“走出去”的很典型的失败案例。我们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发现,一些NGO组织和民众代表都反对这个项目,而缅甸当地的NGO组织有几百家,鱼龙混杂。当地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些发声的媒体,发现有很多是民间的媒体,还有一些是国外的基金会直接支持的媒体,还有当地的“流亡媒体”。所以背后人为的原因是很多很复杂的,而我们中国的项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当地的文化传播、舆论的引导能力不足,成为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成为了绊脚石。

另外,中国这一轮的“走出去”的很多项目是工程换资源,但是当石油等资源价格波动的时候,我们通过工程换资源的价格产生了非常大的波动,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委内瑞拉,当地请我们承建的开发区、城市新区建设,是以石油项目的开采权作为抵押,以石油收入支付我们的开发费用。到现在石油价格下跌,对方已经面临还款的问题,给我们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很多企业走出去都非常关系大宗商品的价格。

凤凰国际智库,思想市场领导者 扫描二维码一秒关注

 

[责任编辑:王勇 PN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