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友文:中国保险走出去 多为“跟随战略”更要“主动出击”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2017年1月16日,凤凰国际智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中国保险学会主办以“挑战与未来:中国险企如何向世界出发?”为主题的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发展论坛。论坛邀请中国具有领先行业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保险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中国保险企业如何增强国际化水平,为中国企业和公民提供更加多元的国际保险产品。

在本次论坛中,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孙友文先生以《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发展观察》为题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孙友文先生基于自身从业经验与研究报告的初步结论,探讨了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的发展情况。

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业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凤凰国际智库作为凤凰传媒集团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的连接中国和世界的平台性智库,整合了凤凰卫视、凤凰网、凤凰视频等一系列优质资源,在国际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出谋划策,提供一些参考和决策的服务信息。凤凰国际智库拥有一系列的年度活动,包括今年十月份刚刚开展的“与世界对话”,许多重量级嘉宾都有参与;一系列月度沙龙,包括谈到的研究报告(如《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安全管理报告》、《2016年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报告》、《2016年中国企业国际化财务风险管理报告》),以及一些专栏,比如“先行军”、“战略家”,还有国际类的访谈节目——“大国小鲜”。另外大家可以关注智库的公众号,每一期都有很好的文章,我们国际化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到。

作为国际智库,我们做了很多国际化问题研究,也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包括大家前期看到的安全行业的、法律行业的、金融财务方面的,还有近期即将发布的保险行业报告。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发布这样一份保险行业国际化报告,对于中国的保险行业而言是非常有用的。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国际保险机构,我们这个机构也是30多年前来到中国, 但是今天从我的角度,对这个报告的解读可能没有太多发言权,因为这个过程我没有全程参与。今天我只是从我自身的角度,从这些年在全球范围里和保险公司长期深入合作的经验上来看,分析中国保险行业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国保险行业全球化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将就上面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今天谈的是中国保险行业的全球化。通过我们的观察,中国保险行业的国际化其实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大背景下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看到几组数据,从2002年到2015年,中国的对外投资以连续将近36%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到了2015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存量的海外投资的总额已经达到了4.37万亿美元。所以,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背景,一个大的趋势。中国保险行业全球化只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的其中一个行业的体现。我们谈到全球化,谈到“走出去”,有很多方面的体现,比如最开始我们谈到的“走出去”是中国产品走出去,后来是我们的劳务走出去,我们的工程服务走出去,投资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再到后来,我们的管理走出去,技术走出去,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包括我们的品牌走出去,这都是有它发展的规律和过程。保险业作为走出去嵌入到这些环境和过程中必备的配套产品,也会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而全球化。

全球化也经历了几个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从硬件到软件。目前,中国的“走出去”应该是全方位的“走出去”了,而不是前些年简单的出口一个产品,做一些工程服务。现在这些年我们更多的看到中国企业开始全球并购,开始直接投资,这是我们近些年看到的一个趋势。

谈到国际化的特点,保险行业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我们的观察,中国保险机构国际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叫做“跟随战略”,第二个叫做“主动出击”。刚才谈到的产品走出去,劳务走出去,工程服务走出去,我们的设备、资本、投资走出去,在这些要素走出去的时候,都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这是我们所谓的“跟随发展”的一个基础。

我们这些年服务于中国央企走出去,这也是我们走出去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前些年,我们在帮这些企业做全球的风险管理和保险安排的时候,外资保险公司占的比例非常高。随着中国保险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它的话语权的提升,我们也发现这个趋势在变化。全球性保险机构的份额在逐渐降低,中国保险机构的份额在逐渐提升。这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水平提高,我们中国保险行业、中国保险机构在全球的话语权和国际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中国的整体企业的全球化,我们中国保险行业跟随这些企业作为一个全球化的配套,跟着“中国利益”一同走出去,因此我们把它叫做“跟随战略”。

来源:《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观察》

另外一个战略叫“主动出击”。刚才周主席也谈到,我们保险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公司,比如说复星、安邦,也在进行全球化的保险资产的兼并和收购,做一些主动出击的动作,未来更多的公司可能也会由跟随战略转向主动出击。但是主动出击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和挑战就是中国的保险市场现在在全球范围里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我们走出去之后能不能再找到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这个不好说。从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来看,中国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保险密度只有美国的1/15,跟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差20倍左右;从保险深度来看,中国只有欧洲发达国家的1/3不到。在这样巨大的发展空间下,中国的保险行业要想主动出击,“是不是走出去的形式比中国更好,能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更高增长率的市场”,这是需要大家思考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在这么多年还是主要耕耘于中国市场的原因,在国际化上更多的是采取跟随战略,这是大家需要考虑的。

来源:《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观察》

来源:《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观察》

下一个话题是国际化的途径和挑战。我们看到,中国的保险机构要想国际化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自我生长,第二个方式是兼并收购。我们看到安邦、复兴,更多的采用的是兼并收购的方式,可以快速的建立全球网络。自我生长模式非常缓慢,耗时较长,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方式。

参考国际保险机构在全球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国际保险机构都是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它的全球化网络,包括我们自己,这是一个历程非常长的阶段。我们全球的130个国家有600个办公室,这是我们发展了100多年的结果。中国的保险机构要想走出去,在全球的范围里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至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刚才我们也谈到,国际保险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的保险业表现如何呢?2016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用2015年的数据做了一个统计,这也是国际智库研究员做的结果分析。在财产险方面,国际保险机构在中国财产险保费的盘子里只占到了2%左右,外资的保险机构在寿险保费的盘子里只占到了6.6%,这是国际的机构在中国苦苦经营了几十年的结果。这个结果同样可以给我们中国保险机构走向全球的提供借鉴,就是你花了很大的力气,最后你要取得什么样的目标,要达到什么预期的效果,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我们怎样衡量保险机构的国际化水平?虽然我们智库的保险报告到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但这里有一些内容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为在中国,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对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提供一套观察标准,在座的各位来自很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协会、一系列的专业机构,我想未来这个课题值得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来制定出一套能够衡量中国保险机构全球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这里简单的列了一下凤凰智库他们制定出来的标准,供大家做参考。

来源:《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观察》

他们提供的这些指标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从一个保险公司的综合实力上来看,我们通过哪些指标来衡量,从它的国际化水平上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指标来衡量。我们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来对中国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水平进行评价、排名。我也期望在未来的一年中,在座的各位能够参与,能够贡献,如果有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和凤凰智库联系,我们期待着明年这个报告可以有更丰富的内容展现给大家。

今天看到很多同业的朋友,祝愿中国的保险机构可以早日成为具有一流国际影响力的保险机构。

[责任编辑:王勇 PN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