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前景乐观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2017年3月12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三十一)——“实干兴邦”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友发展中心主办,凤凰国际智库提供媒体支持。论坛就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房地产症结、美国加息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等等问题展开讨论,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热点话题分析问题的脉络,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积极寻求“实干兴邦”的策略构想。

论坛上,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前景相对比较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底部已经形成了。以下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中国宏观经济已基本见底

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基本见底的理由是这样的?第一,我们看到去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几乎都是平稳的,这很重要,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经济周期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如何盈利,去年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一个是PPI,PPI经过54个月转正,意味着销售收入在增长。中国过去最大的问题是去产能,去杠杆,不相互交织,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果企业销售收入增长,企业的净利润在上升,企业的库存在少,杠杆就有可能稳住,你观察银行的数字,你发现坏账率尽管同比在上升,环比在下降,这是杠杆开始稳住的一个标准,跟企业的销售收入是有关系的。

第二个跟指标更密切的是工业企业,无论是国有和民营的,经过12个月以后开始盈利,意味着还本能力在提高,杠杆也可能在降低,这是宏观经济见底最终的信号。美国为什么有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经济不见底,不断的注水,杠杆率又很高,最后还不见底,就担心会不会出现金融风险。现在如果宏观经济能把杠杆稳住,就是进入底部,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是否到了6.6或者是6.5%,我们认为还有下的可能性,见底的核心是在微观上给你巩固。

房地产并非利润上升主要因素

中国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大概一二线城市占到了销售额的60、70%,销售面积只有30、40%,三四线城市是倒过来的,占销售面积的60、70%,销售额的30、40%。去年三四线城市在去库存还没有真正的展开,一二线城市房子开始暴涨,销售收入增加,但是在销售量上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实物资产包括钢铁、水泥跟建筑面积相关,建筑面积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销售,实体经济的拉动也是有限的。城市化不是人跟地走,而是地跟人走,一定是人家要去的地方,然后盖房子。

第二,我们看到了去年的好转是去产能,中国的钢铁工业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指标,中国钢铁工业出来生产性成本都高于全球的,其他的成本都低于全球的成本,是有竞争力,只不过产能过多,大家互相打,最后谁都不赚钱。有人说中国产能过剩,过剩的是欧洲,欧洲的钢铁成本太贵了。如果去产能去掉一部分,竞争力的恢复就更加稳明显。

我们看到2015年中国钢铁产能是11.3亿吨,16年产能8亿吨,2016年一季度钢铁价格开始稳定,四亿吨产能要退出生产,企业就可以持续。但是不幸的是产能是去了,但是没有真正的去掉,只是退出生产,关了,停了,然后价格一回升,二季度开始价格又下去了,所以要实质性的去产能。去产能在我们意味着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物理性去产能,第二个是资产一定要重组,这两个加在一块就是僵尸企业,把僵尸企业,让剩下的产能可维持,可盈利,这才叫可持续发展。今年如果做到这些,不是靠短期的周期因素来获得短期的利润,最后是发挥它的竞争力。

同学们研究一下中国水利工业,曾经是产能最多的,但是去的是最快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国水利工业大多数是民营的,最终的一个标志就是前十大集中了产能的60%,发改委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去年就达到了。中国去产能最头疼的就是钢铁,市场机制和企业改革真正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去产能,来进行调节,可能是更有效的,更有益的。

捍卫全球化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讲一个故事,我去年这个时候在法兰克福参加欧央行的会议,等我上台演讲,主持人提了一个问题,说等一等,全球经济有几个风险因素,大家投票表决一下,列了四个因素,第一个是美元加息,第二个是欧洲难民问题严重化,导致欧洲经济下行,第三是大宗原材料价格继续波动,第四个是中国经济硬着陆,35%的结果选了第四,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一感冒,全球都要打喷嚏。

从年后来看,当年所认为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都有发表过中国债务的崩溃,IMF都发表了对中国债务问题的研究,但是这个事情没有发生,于是市场担心程度在下降。再加上中国的经济表现,特别是微观基础在筑底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如果不考虑国际因素,考虑国内因素,中国经济是在见底,但是加上国际因素,不确定性在大大的提高,第一个是出口,特朗普政府向中国征收反倾销税,贸易战打开,出口不知道会下降多少。第二,现在宏观政策缺少协调,美元一味的加息,资金流动会变得像无头苍蝇,我们很担心会不会新兴经济体出现像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是最中国经济最大的威胁。所以可能捍卫全球化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在最后回答现场观众提问时,曹远征先生谈到了对于中国高铁的信心:“第一,我想说每年投资8千亿,连续三四年。第二,高铁负债的问题,高铁是盈利的,我们说一下京沪高铁,以前是十年盈利,前年第四年就盈利了,去年开始武广高铁开始盈利,深圳到厦门高铁已经开始盈利。高铁的债务状况是在好转的,特别到上海坐高铁,每15分钟一班车,特别还难买,高铁债务问题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严重。

“第二,高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一个技术,所有产业的革命最核心的是跟物体物理移动的速度相关的,高铁行业是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制造业的技术,每小时是300公里,300公里还在趴在地上跑,中国高铁技术不再制造上,而在信号技术和轨道技术,而其他调动的技术,这种技术在全世界是领先的。中国的产业优势,一个是中国的特高压输电,第二个是高铁,第三个是中国的核电,这是大规模的重化工业制造,这个制造在全球是领先的。

“融资成本的问题,现在日本竞争的就是他的利率非常低,我们算过账,我们平均利率是2.5,人家几乎到零了。

[责任编辑:杨尧 PN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