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章节选择

封 面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一带一路”中国为什么要做赔钱买卖?

——“一带一路”不应回避的十大问题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并作出若干点评。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作为调研成果的“导论”部分,赵可金教授首先厘清《“一带一路”不应回避的十大问题》,并在凤凰国际智库连载: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谁来做——怎么说——怎么做——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出——有何风险——如何管控。

八、利从哪里出?

“一带一路”能否重大进展,并不取决于沿线国家政府的主观意愿,而是取决于持续不断的资金注入对收益预期的评估,尤其是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必须看清楚“一带一路”的利好在哪里,包括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对沿线国家有什么好处?对域外国家有什么好处?对政府有什么好处?对社会有什么好处等,只有将所有这些问题看清楚了才不致于导致一哄而上,盲目蛮干。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更多与欧美发达国家展开,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国际劳务合作以及跨国旅游更多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重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润更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获得。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基于能源、资源和市场扩大的需要,中国与中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逐渐扩大,从最初单方面的对外经济援助发展成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利润更多来自于能源、资源、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尤其是2008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由于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干扰,中国企业开始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通过设立产业园区,将国内一些微利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效地规避了西方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等保护主义措施,稳定了原有的利润来源。比如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海尔工业园和如意纺织工业园、阳光中国工业园区以及中国在非洲建立的众多产业园区等,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将中国强大的优势产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地、矿产、能源、劳动力等结合起来,并融入全球化进程,是“一带一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制约“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和园区建设利润释放的最突出瓶颈是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地处广袤的内陆地区,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地广人稀,不仅本地资源很难开发并运输出去,而且还存在长期历史积聚的矛盾和问题,使得能源和资源优势很难释放出来。要想富,先修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环节。但是,对中国来说,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可能并不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中国在国内的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电网、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利润回收是漫长的和缓慢的,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经济做强大后盾,单凭私人公司是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成本风险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中的经验并非能够为其他沿线国家所学习和模仿。同时,由于很多沿线国家政局不稳,政府更迭频繁,即便由中国公司出资建成基础设施,也存在较高的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即使存在较高的利润回报,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挑战。因此,至少从短期来看,投资基础设施很可能是一种赔钱的买卖,投资规模不可贵大,投资速度亦不能过快,要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

不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要着眼于中长期收益而非近期收益,着眼于它所带来的间接收益而非直接收益,着眼于非物质收益而非物质收益。基础设施建设一旦联通,就会在物流、贸易、信息、投资、人文交流等其他领域产生很大的“溢出效应”,带来其他领域收益的迅速增加。因此,中国公司在投资基础设施时,并非一定关注其经济收益,即使在经济上赔了钱,只要在衍生收益上获得巨大收益,也赔得值,也值得去做。当然,中国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收益与发展战略收益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补偿机制,将收益和补偿一并考虑,才能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8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