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长的出国审批程序正在阻碍中国智库发展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5月28日,由复旦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凤凰国际智库、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凤凰国际智库圆桌——未来五年的中国与世界:智识共同体与世界新秩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主要探讨智库建设的经验和媒体的话语权。法国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项目部负责人Alice Ekman在圆桌会议上发言,她认一些来自传统和现代的力量正在阻碍着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以速记为原本整理,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法国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项目部负责人 Alice Ekman

在过去的3、4年里,中国的智库在蓬勃快速的发展。全球化的特点非常明显的,这样的趋势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中国智库就有需求到全球范围内去访问、了解国际情况,回国之后就可以开展切实的改革措施。包括派代表到国外去,学习了新的经济区、开发区的概念,这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很多方面,中国的智库都在不断的发展。第一就是有更多新的智库在建立,包括中外合作的智库。其次,很多智库开始在国外用外语进行宣传,有更多的中国机构都在支持中国智库在这方面的发展。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希望在软实力上提升外交的影响力。所以说在外交方面也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习近平主席也对智库的国际化做了推动。在外交方面,中国希望建立不同的平台和论坛,能有更多的参与者参加到规模更大的平台中、会议论坛中。他们宗旨,都是希望不断提升中国的外交影响力。

2014年上海社科院发布了一份文件,国外的知名智库也参与到中国国内政策制定当中来。中国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在非常活跃地和国外智库进行合作、沟通、交流。与此同时,在这样一个智库的国际化趋势里面,我们也观察到了政府对智库影响的不断增强。

在智库发展方面,有四个挑战需要我们要意识到并要进行解决,两个挑战是对于中国而言的,还有两个是对于外国专家而言。首先,政府规定的主要的研究领域范围在缩小。越来越多的智囊团越来越多关注“一路一带”,同时这些智库对现有的研究局限性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其次越来越多大学建立了的新智库,它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被政府所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中国的大学里面,数十年来研究诗歌的一位教授,被告知他的研究使用价值不高,要求他参与政府、文化和都市建设相关的项目组来做研究。也就是说,现在大学里面智库的成果更多的要求是对于行政管理者直接可用。

另外一个挑战,中国研究者在国际互动交流中受到了一些限制。现在的研究者要到国外去做互访,内部审批流程冗长、复杂,种种障碍不利于他们出国交流。不仅要求有邀请函,还有别的审批流程,这会阻碍研究者组合成智库的研究团队,并且与国外相关的合作伙伴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还有,在一些会议或者学术活动中,只能欢迎某些国外专家参与这次会议,但他们不能被采访,他们的话也不能直接被媒体引用。中国智库参与国际性会议的程度不够,外国的合作智库也要花很多的时间写邀请函邀请中国的智库专家前来,措词方面必须非常严谨、准确,否则他们可能不能获得内部的拨款、审批、并同意来参与我们国际方面的学术活动,这也很困扰着中国智库的外国合作伙伴。

中国智库正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前进。同时,一些来自传统的力量也在阻碍着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发展。

凤凰国际智库,思想市场领导者 扫描二维码一秒关注 

[责任编辑:王勇 PN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