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封 面 广东篇 上海篇 山东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广东 上海 山东 河南 北京 福建 天津 河北 新疆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云南 黑龙江 广西 贵州 西藏 长江 重庆 四川 陕西 甘肃 宁夏 江苏 青海 湖南 浙江 安徽 山西 湖北 江西 海南

广西可将“一带”与“一路”有机衔接

——带路调研:各省市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导语 “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6年,各省将会根据方案展开“一带一路”系统对接。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广西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西有4754万人口,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15672亿元,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广西自秦朝开始就被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在西汉时期就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唐宋之后,广西就已经成为著名的贸易中心,横山寨、永平寨和钦州三大博易场就是当时西南各民族交换的重要基石,也是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近代以后,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及云南据为其势力范围,广西也陷入半殖民地的泥淖。辛亥革命以后,以陆荣廷、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广西籍军政集团先后盘踞广西,争权夺利,尽管通过“三自”、“三寓”政策,开办广西大学,延揽人才,部分推动了广西的近代化,但并没有改变广西封闭落后的面貌。

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西,先后成立了广西省和广西僮族自治区(后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与其他省份一样,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2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的战略决策后,广西确立以“建设大通道,服务大西南”的发展思路,加快了以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广西发展明显加快。尤其是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打开了广西发展的国际视野,解放了广西人的思想,也推动广西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伴随着广西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新高地”。2013年底,国务院批准《云南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成为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中国批复的第二个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底,国家把广西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2015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与广西代表团代表座谈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广西发展这盘棋就走活了。显然,在总书记看来,广西对接“一带一路”,就是要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广西需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全局中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和深化同东盟的开放合作,构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在开放中加强交流合作,在竞争中争取先机和主动。

一、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广西最大的优势是沿边、靠海,是陆海相连的交通枢纽。早在汉武帝时,广西合浦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广西沿海海岸线长1629公里,有697个岛屿,有众多良港,尤其是由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港组成北部湾港,是连接内陆腹地与海外尤其是东盟国家的重要港口。近年来,广西坚持江海陆空并进,重点编织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和通信光纤网“五张网”,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港口联盟、陆路通道和航空枢纽,面向东盟的互联互通大通道初步形成。

广西与西部地区、东盟地区农产品贸易铁路通道

由于广西地处连接中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和陆海对接的枢纽地带,构建中国通向东盟的大通道是广西对接“一带一路”的首要任务。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49个,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并建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广西铁路与泛亚铁路网相连,全区高铁运营里程1067公里,占中国高铁总里程1/10;中国通往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南宁-凭祥段已建成通车,中越两国公务车与客货运车实现了不换牌照互通直达;广西与东盟主要城市都开通了民航航线。随着航空网、高铁网、高速公路网、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不断完善,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将使广西战略支点的服务功能更加凸显。建议广西以推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致力于解决制约南北经济大通道的技术标准、体制机制、管理规范等瓶颈性问题,疏通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的经济大通道,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推动实现陆路联通和陆海联运,开辟继东部沿海港口之外的第二条南北运输大动脉。

推进内联外通,构建陆海国际大通道。加快海上通道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深化通关体制改革,加强与沿线重要港口合作,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加快陆路通道建设,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着力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战略新通道。加快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内河通航能力,完善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沟通西南地区与粤港澳的水上通道,实现江海联动。加快航空中转枢纽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民航合作,构建干支衔接、便捷快速的空中走廊。加快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推动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信息枢纽。因此,建议广西建立“两面对接”的“门户体系”,一方面以交通干线的高等级铁路和公路为载体和引领,向北建立以南宁为节点的通过西南至西北节点城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接的“北向门户体系”;另一方面以港口、口岸为依托,往南建设中国至中南半岛的经济走廊,推进沿交通干线贯通沿海港口、沿边口岸与东盟和海外市场的一体化,推动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推动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也是广西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是一篇大文章,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广西推动优势互补,通过各要素流动形成与腹地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大力构建承接产能合作的海上丝绸之路临港产业带,加强与西南中南腹地及东部先进地区的优势产业合作,共同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国产业链,包括建设泛北部湾产业集群、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中国-东盟能源资源合作基地、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基地等。建议广西在现有产业园区建设基础上,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互动,一方面积极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一批世界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附加值重大项目及高端产业落户广西,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另一方面积极服务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构建与东盟的跨境产业链和物流链、跨境金融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跨境信息服务等,努力形成与东盟国家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构建起以优势产业和资源与腹地对接、与东盟国家对接的国际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体系。

广西与东盟国家建设大通道的过程,也是跨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过程。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19亿人口,族群复杂,宗教文化多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的日益深入,源自复杂社会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诱发的摩擦也会日益频繁,如何管控好摩擦,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也是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任务。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民族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似,交往历史悠久。近年来,广西搭建了与东盟国家的众多人文交流平台,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泰国风情节暨庆祝中泰建交40周年”活动、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中国-东盟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缔结了43对友好城市,形成了广西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中越青年大联欢、广西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等一系列交流机制与平台。建议广西在这些人文交流平台基础上,以构建“新海丝”人文交流圈为主题,整合人文交、流资源,积极构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的人脉关系网络、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联盟,大力推进教育、文化、旅游、科技等领域与东盟的合作,使广西不仅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成为东盟国家了解中国的窗口。

二、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由于广西同时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贸易政策,广西已经形成包括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等在内的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各种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等也正加速推进中。优越的地理区位、巨大的交通运输和商贸物流潜力,使广西成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基于各方面的优势,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作为广西开放发展的“双核”,着力完善沿边、沿线开放体系,推动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位置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濒临北部湾,与中国广东、海南和越南是北部湾此区域经济的重要参与方。从2008年开始,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辖行政区域组成,目标建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其主要任务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建议广西在推进北部湾地区通行同城化、交通同城化、城镇群规划、产业一体化、社会保障同城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等基础上,打造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圈,并辐射带动西南经济区,引导该地区实现产业集聚和要素集中,推动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圈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引擎之一。

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北部湾经济区是一个更大的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一部分,但这一更大的泛北部湾地区紧靠广西一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将广西与广东的力量结合起来,为泛北部湾经济圈提供更大的助力。为此,2014年7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历来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通过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将作为高度发达地区的广东和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西结合起来,能够支撑起更大的发展战略支点。目前,珠江-西江流域由于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完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较突出,推进协同发展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将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结合起来,以珠江—西江主干流区域为轴带,强化广州和南宁作为经济带的双核作用,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实现多组团发展,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这对于带动西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开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议推动广西、广东和附近省市区加强协同发展,制定珠江-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协同规划,真正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对东南亚开放的战略支点。

加快跨国区域合作的开放开发。在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基础上,广西还要大力推动和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RCEP合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广西要在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中,推动广西服务“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积极服务于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南亚、中亚及欧洲国家,创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拓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合作功能和价值链,为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夯实基础,筹备建立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增强广西“战略支点”和“重要门户”的功能。

三、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从“一带一路”的总体规划来看,“一带”着眼于加快向西开放,“一路”着眼于建设海洋强国。广西处在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连接着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既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海陆通道。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共同建设了产业合作园区。海陆兼备的独特区位使广西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在统筹衔接“一带一路”方面完全可以更有作为。

珠江-西江经济带

政策衔接。“一带”与“一路”虽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毕竟分属陆地和海洋,在相关政策上需要统筹陆海,沟通内外,政策衔接是首要的环节。在政策衔接方面,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平台形成了中国—东盟政策沟通和合作的“南宁渠道”。建议广西充分发挥南宁几年来的经验优势,完善高层对话平台,构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为重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体系,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争取更多涉及“一带一路”的东盟国家、泛北合作的交流合作机制平台落户南宁,与沿线国家、东盟各国创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对话,形成各有侧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高层对话平台以及专业合作平台,扩大“南宁渠道”在政策衔接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口岸衔接。经过多年面向东盟的大通道建设,广西沿海港口、陆地口岸和航空口岸已成为我国西南中南腹地进入东盟地区的重要门户。为适应“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战略需要,建议广西加快提升北部湾港口群在海港码头、陆海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临港保税区、产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基地等的综合竞争力,建设港口、口岸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借助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大胆先行先试,启动关检合作,提升口岸和港口的无缝对接能力,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了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减少了企业通关成本。

园区衔接。在搞好港口和口岸衔接的同时,广西还要发挥好边境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开放效应,高标准构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利用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加强广西与西南、中南地区的产业合作,积极承接粤港澳台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建设临港产业园、临轨经济带,创新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推动不同国家产业园区的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

金融衔接。配合政策衔接、口岸衔接和园区对接,广西还要积极推动金融衔接。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机构入驻广西,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区域性新型金融机构落户南宁,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加快组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完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用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大人民币跨境流动和使用规模,在推进中国与东盟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在中国发展全局中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特别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5.3亿人口的东盟和5.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经济圈两个大市场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一带一路”的启动,广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中央政府明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要依靠与东盟陆海相连这一独特的优势,着力打造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推动沿海、沿边、沿江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更具活力,更加广阔。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15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