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封 面 广东篇 上海篇 山东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广东 上海 山东 河南 北京 福建 天津 河北 新疆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云南 黑龙江 广西 贵州 西藏 长江 重庆 四川 陕西 甘肃 宁夏 江苏 青海 湖南 浙江 安徽 山西 湖北 江西 海南

瞄准金融与创新
上海要做“一带一路”龙头

——带路调研:各省市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导语 “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6年,各省将会根据方案展开“一带一路”系统对接。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更是中国发展的王牌。自199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政策。在1992年10月举行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自此之后,上海的发展犹如插上了翅膀,经济发展长期以两位数高速增长,到2014年,上海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达到2.35万亿元,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有60多个国家在上海设立领事机构,上海与世界上53个国家的75个市(省、州、大区、道、府、县或区)结成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上海已经深深嵌入到全球化网络之中,并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在三部委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倡议中,上海占据十分重要的份量。比如要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上海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同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中央希望上海成为全国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角色。显然,中央对上海的期待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开放度最高”、“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等角色定位份量最重,这意味着中央期待上海要能够代表中国最强大的竞争力,要成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开放度都要高的先行者,成为吸引全世界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强大磁极,成为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综合上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中央对上海的期待,上海在对接“一带一路”过程中必须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各方面改革和发展事业中走在前列,真正发挥好龙头带动效应。

一、借势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必须站得更高

环顾世界,全球经济和战略重心正在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包括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巴西在内的众多经济体纷纷确立转向亚太的战略,商品、劳动、信息、技术、货币、金融等也纷纷向亚太地区聚集。在这一潮流之中,上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开放将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只要上海张开怀抱,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背靠中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发展基础,决定了一切资源和要素都将会向上海聚集。因此,对上海来说,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来自国内其他省区市,而是来自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首尔、旧金山等国际性大都市,上海能否在这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与要素重组中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不仅将决定着上海发展的未来,也将决定着“一带一路”倡议乃至中国发展的未来。

面对此种国际竞争形势,上海对接“一带一路”必须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视野宽一些,上海要有勇气敢与新加坡、东京、首尔、香港、纽约、伦敦竞争21世纪全球经济中心的地位,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方式和方法创新上迈出新步伐。未来3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内,上海发展总体方向是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建成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和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国际性大都市,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网络的主导中心和枢纽平台。从这一目标定位出发,上海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除了国防、外交外,上海一切都可以开放,包括作为最重要中央权力的货币权力。在国务院公布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要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然而,上海也要避免贪大求全,要锁定关键环节,聚焦改革难点,在所有这些开放措施中,在上海“四个中心”战略中,真正需要上海牢牢抓在手上的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以投资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是上海一切改革问题的关键,也是一切开放问题的核心。

回首上海开放开发的历程,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上海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点。自1991年以来的浦东开放之中,第一轮开放是土地批租和招商引资,表现为设立开发区,上新项目,塑造上海经济崛起的势头。第二轮开放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现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搞资本兼并,资本运营,巩固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龙头的地位,上海的崛起是中国崛起的一部分。当下正在进行的是可以视作上海的第三轮开放,主题是金融改革和科技创新,表现为做强做大证券、金融、科技创新、高端服务业等,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源登陆上海,吸引内陆资源出海远航,打造上海成为链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链接“一带一路”的枢纽,推动上海的发展成为亚太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中心。因此,金融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金融一突破,整个上海自贸区的一盘棋就活了,上海改革开放就会产生磅礴之动力。展望未来,上海发展靠什么,不是招商创业,也不是自有贸易,而是建设金融创新区。要借自贸试验区之名,探索金融创新区之实,上海的出路在金融,上海的竞争力也在金融。因此,上海要确立“金融强国”的战略,以金融创新带动其他一切领域中的创新发展,打造上海国际化战略的升级版。

既然如此,上海的金融创新和资本开放应该怎么做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以制度优势释放发展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三项事情要要抓紧做:一是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要借助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推动上海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对接,开放开发沪市的国际板,引导国际著名投行、对冲基金、国际热钱参与上海金融市场,为贸易、投资、开发、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融资支持。二是投融资制度改革。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以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探索上海离岛金融区的问题,探索与华尔街对接的问题等,逐步探索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总体安排,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和途径,以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带动航运、贸易、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三是加强监管体系。在以金融为突破口,实现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同时,上海还必须把好中国的金融和经济门户,核心是建立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法治化的环境规范,包括深化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等。

从中央的总体考虑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试验重点是建立健全综合执法体系、产业预警制度、权益保护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要坚持底线思维,把防控风险作为重要底线,将监管做细、做实、做大、做强。要通过努力,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力争将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在上海这一轮的开放开发中,监管是核心内容,也是整个改革中最难的部分。一方面,我们要把国门打开,让一切有竞争力的外国资本、外国企业和人才到上海来竞争,这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压力,逼迫我们直面竞争,通过改变自身实现竞争力的飞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管好这一切国际先进竞争力,要始终保证政治主导权在我们党和政府手中,要通过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确保中国改革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真正将上海建设成为安全、繁荣和神圣的国际化大都市。

二、着眼于“一带一路”和全球创新创业,瞄准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是中国的王牌,上海的发展定位不完全取决于上海自身,而是中国国家战略全局中的一枚致胜棋子。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他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为此,习近平提出三个“牢牢把握”——“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201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上海提出了“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在以开放促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从严管党治党方面继续走在前列。要求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10月下旬,十三届五中全会在讨论十三五规划时,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规划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五路大军,上海作为创新中心又被摆到了最突出的前沿位置。显然,在中央谋划的国家战略全局中,上海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核心是创新驱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环顾世界,一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世界新科技革命急剧地改变着全球政治经济版图,影响着国际力量对比格局,基本的趋势是全球创新的中心正在从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转移,从大企业主导向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协作转变,从封闭研发向开放式融合研发转变,从单一科技创新向跨领域全面创新转变,从区域内创新向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转变。在这一基本趋势下,上海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攻坚克难,以改革开放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面创新。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一是要具有全球影响力。上海要在灵魂深处焕发一场革命,不要仅仅考虑上海小地方的利益,也不要仅仅考虑与长三角的抱团取暖,而是要从全球视野考虑问题,要着眼于“一带一路”和全球创新创业,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致力于提升上海在科技创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上海全面创新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的引导力和带动力,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先者。二是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面创新。上海不仅要在视野上放宽一点,在对创新的理解上也不要囿于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面创新,既要重视科技创新,又要充实产业创新,既要重视生产创新,又要重视生活创新,既要重视物质领域创新,又要重视体制机制和精神领域创新,既要重视自主创新,又要重视国际合作创新,要致力于突破一切束缚创新创业的不合理体制机制,构建多方协同互补的全面创新体系。

三是要大力建设创新型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创新是未来上海的灵魂,在一系列领域中实现创新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将创新创业塑造成为上海城市的精神,打造上海成为“创新之城”、“冒险家的乐园”,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重大创新发现的策源地之一,成为具有全球领导力的创新城市。

三、加强“三项对接”,打造“一带一路”的枢纽平台

在打造全球创新中心过程中,上海还要加强“三项对接”,打造“一带一路”的枢纽平台,将上海的创新优势转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是加强与TPP、RECP、TISA的对接。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要想真正带动广大发展中经济实现“龙飞凤舞”,也不能脱离发达经济体的参与。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还是从与发达经济体的联系上,上海都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为此,承担连接发展中经济与发达经济体桥梁和枢纽的功能就天然地落在上海肩头,上海要继续充当联系发达经济体的龙头,加强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联系,主动对接TPP、RECP、TISA等发达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借助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加强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首尔、釜山、香港、新加坡、洛杉矶、西雅图、芝加哥等国际性大都市的联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航运组织等国际政府间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加强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技城、德国慕尼黑科技园、苏格兰高科技区、法国格勒诺布尔科技园区、意大利蒂布尔蒂纳国家高科技区、瑞典基斯塔科技园、新加坡国家高科技园区等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园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智库等联系,推动上海成为与发达经济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中国发达经济区实验区。

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上海已经宣布将通过搭建贸易网络、参与投资贸易标准制定、汇聚国际投资贸易服务机构等三大举措,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落实的先行者和领跑者,使上海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贸易投资更加密切、更加频繁。事实上,上海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还不止这些,要制定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元主体参与的对接方案,特别是突出上海作为“一带一路”的桥梁和枢纽的角色,加强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组织银行、丝绸之路基金、金砖国家发展银行等地区和多边合作机制对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心城市、重要港口、产业园区、各类企业对接,真正将沿线国家复杂的国情通过“一带一路”在上海实现会师,上海要在体制机制、社会规范和文化精神上搭建平台,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应以经贸投资为突破口,以金融开放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人文交流为纽带,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汇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智慧,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城市治理体系。

三是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对接。上海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辐射长三角经济圈,带动长江经济带,特别是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带动长三角协同发展上要有新举措,与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形成呼应,是上海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区域。2015年8月5日,上海市政府已经公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在大力发展水上运输(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和河海联运),完善上海与长三角、长江流域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强组织保障等七大领域发力,支持配合长江经济带口岸监管部门一体化改革,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建立长江经济带大通关协作机制,继续实施“长江战略”,与武汉、重庆航运中心联动发展,共同构建“长江物流一体化运营平台”。随着上海与长三角经济圈的融合发展,并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延伸发展,上海将为“一带一路”架起一条经济发展带,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主力军和急先锋。

总之,上海不仅是上海人的上海,更是全体中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上海。在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的背景下,上海发展有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只要上海牢牢把握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方向,坚持以打造全球创新中心为主题,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一方面推动与发达经济体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推动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互联互通,坚持陆海内外统筹、东中西兼顾,上海就一定能够迎来再一次的腾飞,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2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