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封 面 广东篇 上海篇 山东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广东 上海 山东 河南 北京 福建 天津 河北 新疆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云南 黑龙江 广西 贵州 西藏 长江 重庆 四川 陕西 甘肃 宁夏 江苏 青海 湖南 浙江 安徽 山西 湖北 江西 海南

重庆:通达江海 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

——带路调研:各省市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导语 “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6年,各省将会根据方案展开“一带一路”系统对接。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城”之称。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人口近3000万,201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65.4亿元,是中国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在历史上,重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筑城巴郡(今渝中区朝天门附近),到宋朝命名为重庆府,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近代以来,英国迫使清政府同意在重庆派驻领事,并开辟通商口岸,外部势力开始在重庆及其周边地区渗透,在客观上也推动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抗战期间,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重庆的工业化加快。重庆解放后,重庆成为西南军争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特别是1964年北部湾时间爆发后,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40万多人,大大推动了重庆的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渝黔铁路、襄渝铁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重庆发展步入快车道,先后开辟为具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和中央直辖市。步入21世纪以来,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国家第三个省级新区的两江新区、中国四大国际大都市之一,在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重庆名列第十。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重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联结点,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从发展基础上来看,重庆已经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实行过境72小时内免签政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内陆型开放新高地,能够辐射周边发挥引领带动效应。因此,2015年3月,国家批准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愿景与行动》对重庆进行了科学定位,要求重庆打造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并提出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因此,重庆对接“一带一路”必须强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将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篇文章一起做,打造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重要支撑。

一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战略支点。

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中,均强调要发挥重庆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作用,增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撑。然而,重庆“不靠海、不沿边”,既无地理优势可用,也无现成经验可循,如何为两大战略提供战略支撑呢?其实,突破点就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通过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能源和网络的互联互通枢纽,为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打通瓶颈,提供共同发展的战略支点。

有道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山城”重庆而言,制约开放发展的最大瓶颈和短板就是交通不便和物流不畅。要想释放重庆的发展优势,建设互联互通的经济大通道是不二选择。重庆地理区位优越,位于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类似于中原地区的郑州,尽得四通八达的地利之便,只要打通与外界的交通联系,重庆发展就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随着重庆众多机场改造工程、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重庆成了西南各大城市与中国各地联系的重要综合立体交通中转站,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因此,建议重庆要着眼于构建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的对外大通道,以铁路、水运为骨干,公路为基础,“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实现“一小时成都,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目标,并建立起覆盖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通达国际五大洲的客运航线网络和通江达海的水运网络,为成渝经济区奠定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

在加强重庆与境内外其他地区交通互联互通的同时,重庆更要重视建设通往“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通道,将重庆发展嫁接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列发展列车上,构成重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重庆在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临空港区、国际铁路和国际港口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临空港区建设上,重庆江北机场在201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926万人次,超过西安机场排全国十大机场第八位。作为西部内陆腹地联通世界的一个战略支点,重庆需要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设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架起联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建议重庆市大力推进机场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保税港区和空港工业园,发展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家用游戏机等为主导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应用电子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以及航空产业集群,依托航空港区,再造一个智能重庆大都市。

在国际铁路建设上,以重庆为起点,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重庆向西开放的“快车道”。因此,建议重庆将“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将交通、通讯、物流、海关、质检等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并对接国家有关部委的资源,建立一个国际铁路大通道治理委员会,充分释放运输时间和成本较低的交通便利优势,让过去开放“洼地”重庆成为开放“前沿”。

在国际港口建设上,要加强重庆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境内外港口的互联互通,尤其是正在建设的第三代现代化内河港口果园港,是集国家级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亦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重庆产品和转口货物通江达海意义深远。建议重庆确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运营的方针,按照“前港后园”功能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实现港口、产业、物流三结合,将果园港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内外贸集装箱中转服务中心、散杂货中转服务中心、汽车运输中转服务中心、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和综合办公配套服务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在重庆实现无缝连接的重要支点。

此外,推动以重庆-成都为双核的长江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以及世界上其他大江大河上游地区的合作,在推动建立“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连接的基础上,巩固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地位,促进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打造中国西部通江达海、连接太平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二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

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是西南地区工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城市,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为重庆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对接两大战略,要求重庆一手抓产业集聚,一手抓对外开放,将重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内陆产业腹地。

重庆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对接“一带一路”过程中,重庆要着眼于实施创新驱动,强力打造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建议重庆依托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等园区和基地,加强与沿江和沿海各园区的合作,构建沿江优势产业联盟、成渝沿路产业走廊和跨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走廊,积极承接沿江产业转移,鼓励共建中国—匈牙利—两江创新创业中心,积极研究对接“丝路基金”,加强国际金融为合作,建设立体化的经济综合试验区。

重庆要大胆推进对外开放,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开放是释放重庆区位、资源和产业集群优势的必由之路,重庆要敢于把自己放在国家对外开放、区域发展乃至全球战略平台上谋划未来,加快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议重庆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锁定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突出金融、航空、物流、通信合作的示范项目,加强东西双向开放,推进铁水空枢纽、口岸和保税区“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建设,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支持两江新区发挥开放要件集中布局的优势,建设内陆地区国际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产业集聚提供园区支持和开放助力。

三是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西部中心枢纽。

重庆地处西南地区的中心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三条经济走廊的陆地交汇枢纽,要将三条经济走廊连为一体,重庆的战略支撑平台至关重要。因此,重庆对接两大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筑牢大屏障,畅通大通道,建设大平台,大幅提升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能力。

筑牢生态安全大屏障。重庆扼守长江上游,沿江而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重庆在规划对接方案必须将生态安全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筑牢生态堤坝。建议重庆走创新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绿色丝绸之路的理念,以中新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学习借鉴新加坡绿色发展的经验,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绿色枢纽。

畅通物流通关大通道。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衔接过程中,交通互联和物流通关是畅通大通道的关键。重庆具有很强的物流辐射功能,重庆港口60%功能将服务周边。为增强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能力,建议重庆在城区外围规划建设若干大型物流枢纽基地,以便捷的市政铁路和城际交通网络将周边各个区县的物流基地连成一体,打造“一核心多节点”的物流体系布局。同时,推进通关改革,加强重庆口岸与物流基地、沿边、沿海口岸的合作,畅通物流通关大通道。

建设开放合作大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还需要建立开放合作的大平台。重庆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改革试点,依托以铁、水、空三大枢纽三大口岸和三个保税区为载体,联动各级开发区(园区),构建覆盖全市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建议重庆探索园区基地与港口之间的治理一体化改革,将现有的江北寸滩水运港口、渝北国际机场空港和沙坪坝团结村铁路口岸建设成为集制造、研发、维修、物流、贸易、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枢纽,建设开放合作大平台。

总之,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枢纽型国际大都市,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对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重庆要有更高的使命,更大的担当,积极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平台上谋划重庆的未来,重庆的未来绝不仅仅是着眼于重庆当地的发展,也不仅仅是长江上游城市群的发展,而应该着眼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在对接两大国家战略过程中,将重庆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和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西部中心枢纽,重庆就一定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19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