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封 面 广东篇 上海篇 山东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广东 上海 山东 河南 北京 福建 天津 河北 新疆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云南 黑龙江 广西 贵州 西藏 长江 重庆 四川 陕西 甘肃 宁夏 江苏 青海 湖南 浙江 安徽 山西 湖北 江西 海南

湖南:打造内陆开放型新高地和区域增长极

——带路调研:各省市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导语 “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6年,各省将会根据方案展开“一带一路”系统对接。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与湖北类似,湖南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湖南省地理区位优越,素有南方十字路口之说,境内资源丰富,有人口6737万,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储量的80多种矿藏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素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著称。湖南人文底蕴深厚,自古就有湖南自古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和“潇湘洙泗”的美誉,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为精神特质的湖湘文化薪火相传,培育形成了“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尤其是近代以来,湖湘之地开风气之先,兴办实业,救亡图存,涌现出了一大批维新变法和革命救国的仁人志士,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新中国成立后,湖南与全国其他各地一样,逐步确立了“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拓宽三条通道,加速西线开发”和“一点一线”(指以长沙、湘潭、株洲为核心、以京广沿线6市为主轴)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高效益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外向型经济走廊,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带。到2015年底,湖南全省拥有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等14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综合保税区、67家省级开发区和29家省级工业集中区,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等10个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047.2亿元,特别是在广电、出版、动漫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湖南发展面临着扩大开放、产业转型、市场拓展和均衡发展等难得的新机遇。从区位交通看,湖南承东启西,通过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若干节点城市相连,沿长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东部沿海港口,大湘南地区直接毗邻珠三角、北部湾,具有承接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从产业互补看,湖南拥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冶金、有色、建材、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需求十分契合。湖南的一大批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了一批产业园区,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从科教人文看,湖南是国家重要科教基地之一,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十,以湖南卫视为引领的广电媒体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希望湖南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显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过渡带”和“结合部”的指示抓住了湖南区域发展战略的要害,更为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指明了方向。

2015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湖南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工作方案》,建立我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项目库和对接国家战略领导小组。根据规划,湖南省将着力实施“六大行动”,即装备产能出海行动、对外贸易提升行动、引资引技升级行动、基础设施联通行动、合作平台构筑行动、人文交流拓展行动,完善“五大机制”,即项目推进机制、金融财税扶持机制、人才保障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工作协调机制。根据方案,力争到2017年,湖南期望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确定的重点省市、重点港口的主要通道基本打通,形成省内交通网与“一带一路”陆海大通道直接连通的大格局,将湖南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和内陆开放的新高地,从而规划了对接“一带一路”的路线图。其实,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最关键的是要跳出湖南看湖南,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视野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全球眼光来规划湖南的未来发展,不要局限于湖南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来精准定位,从“一带一路”的全球视野来规划未来。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来看,湖南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腹地的纵深推进和全球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湖南承东启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凸显,发展空间广阔。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来看,湖南将日益深刻地卷入到开放型经济体系之中,逐渐将湖南从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新高地。因此,湖南对接“一带一路”,要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和“长江经济带”的区域核心增长极,将湖南从长江上下游连通、江河湖联动的重要节点变为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尤其是湖南在历史上形成了洞庭湖辐射区域为经济文化中心的湘中地区,以西部雪峰山脉辐射区域为生态文化中心的大湘西地区和以靠近南岭山脉辐射区域的大湘南地区。在规划对接方案的时候,湖南应该立足板块特色和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确立“南北一体、东西联动”的对接规划,形成推动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大洞庭湖湘中地区、大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一核带动两翼”的组团化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创新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

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圈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拥有“南方十字路口”地理区位优势的湖南省,其发展前景完全取决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情况。长株潭三城市位于湖南中东部,呈现品字型分布,主城区两两相距不超过20公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也有不少人推动三地的协同发展。但真正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情,湖南省在1997年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长-株-潭城市群开始发力。2006年,在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推动下,湖南省开始推动以长、株、潭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为半径、囊括环长株潭的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等5个城市的“3+5”城市群格局,在原先确立的“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基础上形成“新五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2007年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省两型委建立,长途区号实现统一,株潭城际铁路动工,8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召开,宣布联合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长株潭城市群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实现了政府治理与经济发展二元化发展的新布局,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大有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的势头。

显然,从湖南省发展战略与中国发展战略全局来看,湖南对接“一带一路”首要是最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圈,从治理协同和经济整合两个维度,深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推动城市规划一体化、产业协同优质化、社会治理协同化,使之对外保持“一个声音”讲话。建议湖南省以世界眼光谋划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深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使之成为国家级十大中心城市,并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战略,吸引全世界创新资源和要素向长株潭城市群聚集,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心,全面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长沙是至关重要的引擎。可以说,湖南的发展要看长株潭,长株潭发展的关键在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配套试验区之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更是南中国综合交通属于,长沙火车站、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以及长沙水运港口在全国交通体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以湖南卫视为领军的长沙娱乐传媒是中国大陆乃至世界的强势媒体,长沙动漫、长沙足浴按摩、酒吧、歌舞厅和夜总会更是全国闻名。在对接“一带一路”上,建议湖南省和长沙市确定以长沙为核心,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尤其是着重将长沙的交通区位优势、媒体和娱乐优势嫁接在“一带一路”上,与沿线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一极,长株潭经济圈还要积极融入“中三角”,加强与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共同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之间,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城市组团,通过构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长江中游地区重要产业基地、发展环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实现岳阳、常德、益阳三地市的崛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振兴岳阳,岳阳濒临洞庭湖,依长江、纳三湘四水,江湖交汇,岳阳楼更是享誉天下,岳阳不仅是中国南北东西交通要道、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之重地,且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湖南首位门户城市。岳阳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岳阳港是长江沿岸的中转型国际集装箱大港、国务院批准的启运港,并与港澳台、东盟、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有定期海运直达航线和远洋接力航线,设有国家综合保税区。建议湖南省确立振兴岳阳的战略思想,依托岳阳港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区,赋予岳阳更大的自主权,推动岳阳、常德、益阳三地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圈,在环洞庭湖地区再造一个对接长江经济带和武汉城市群的经济“新三角”。

对接珠三角经济圈的大湘南产业承接示范区

湘南地区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等三个地区共34个县,湘南地区是湖南的南大门,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前沿,境内资源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品位居全国乃至全球首位,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旅游胜地和湖南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劳动力资源雄厚,是湖南劳动力输出最为密集的地区。从地理区位上来看,大湘南地区是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圈产业转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三地市在承接产业专业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凸显。目前,湘南三市均被批准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城市,衡阳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设立了衡阳综合保税区、郴州出口加工区。因此,建议湖南省制定加强湘南地区的产业承接转移战略,在土地批租、管理体制和政策优惠等方面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在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工业用地、建设规划、环保审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口岸通关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优势产能向内陆腹地转移。

衡阳是湖南第二大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地理区位和交通设施优越,资源丰富,钠长石矿储量居亚洲之首、硼砂为华南独有、岩盐居华南之冠。同时,衡阳拥有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衡阳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园区等众多对外开放平台,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讯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衡阳,是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南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议湖南省和衡阳市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将衡阳建设成为重点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依托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承接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建设若干仓储基地和物流园区,将衡阳建设成为湖南通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陆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

郴州是湖南距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同时,郴州矿产资源丰富,现已经发现的矿种达一百一十种,探明储量的七类七十多种,预计价值超万亿。钨、铋储量全球分列第一和第二,钼储量全国第一,石墨储量全国第一,锡储量全国第三,锌储量全国第四。钨、铋、微晶石墨、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郴州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建议郴州依托郴州经济开发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借力中国五矿、中国建材、中化集团等企业,通过规划工业园区和加工基地,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积极承接来自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推动郴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的延伸前沿。

湖南省在2012年已经在湘南地区建立了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致力于把湘南地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引领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和转型发展的试验区。总体来看,这个方向和思路都是正确的,目前最关键的是构筑基础设施衔接、产业配套互补的分工协作体系,打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建立一个优越的营商关键。建议湖南省制定“突破湘南”的战略,将湘南地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创新区,发挥三市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通过制度创新加快与粤港澳全方位对接融合,用足用好保税区政策优势,加快衡阳、郴州陆路综合口岸和湛江港永州无水港建设,推广内陆无水港发展模式,支持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推动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把三市打造成湖南省对外开放桥头堡和湖南向南开放高地。

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湘西地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该地区是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保的地区,地域偏僻,发展滞后,是湖南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总体来看,该地区的优势是生态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该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应该主要强调生态文化旅游路线,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里耶战国古城、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以及浓郁的湘西民族风情整合在一起,建设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议湖南省制定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规划,以打造张家界国际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建设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对接黔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生态丝路、人文丝路和旅游丝路,鼓励分散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寨相对聚居,加强生态文化旅游补给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捍卫生态红线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生态文化旅游,实现突破湘西,打开湖南的西大门,融入西南丝绸之路。

同时,突破湘西,还需要加强湘西地区与湘中地区的联动和协同发展,在推动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等5市协同发展的同时,以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和精准扶贫开发工程为契机,以城市做美、功能做优为方向,合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繁荣、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旅游城市组团。建议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向湘西地区倾斜,在配合国家打通从张家界到湘西州、怀化市到柳州市的铁路基础上,以京港澳、长益常张、潭娄邵怀、常娄邵永、张吉怀等五条交通走廊为轴线,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密切湘西地区与湘中地区和湘南地区的联系,实现中心带动,轴线辐射,集聚发展。

总之,湖南地处中国南方十字路口的咽喉地带,要全面对接和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产能出海、境外投资、跨国并购、服务外包等重点行动,实现与国家“一带一路”陆海空大通道的互联互通,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多领域合作,促进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多层次协作,加快融入沿江产业发展链,将湖南打造成长江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在这一战略棋局中,湖南省尤其要重视以建设长沙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圈为核心,辐射带动湘南产业转移承接区和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协作、人文彼此交流以及治理协同合作,最终走出一条外连世界、协同发展的发展路子来。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16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