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封 面 广东篇 上海篇 山东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广东 上海 山东 河南 北京 福建 天津 河北 新疆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云南 黑龙江 广西 贵州 西藏 长江 重庆 四川 陕西 甘肃 宁夏 江苏 青海 湖南 浙江 安徽 山西 湖北 江西 海南

福建要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带路调研:各省市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导语 “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6年,各省将会根据方案展开“一带一路”系统对接。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处东海与南海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地理上,福建依山傍海,与台湾岛隔海峡相望,境内65%以上的国土面积为森林覆盖,陆地海岸线倡导3751公里,下辖1500多个岛屿,是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地带,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商贸集散地。截止到2014年底,福建全省有人口3806万,国内生产总值24055亿元,海外侨胞1580多万,海外闽籍社团约有2000余个,绝大多数分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是福建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可见,福建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上有着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尤其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福建大有可为。

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并强调充分发挥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台湾合作,建设好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充分发挥福州、厦门、泉州联系海外的作用。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逐步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其中,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的先行先试作用,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双向贸易投资及便利化方面的合作,并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合作和国际远洋渔业合作。因此,福建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时,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安重要通道和太平洋西安航线南北通衢必经之地以及海洋经济基础好和海外侨胞联系广的优势,确立“以海兴闽,沟通内外”的指导方针,集全省之力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为推动“一带一路”腾飞作出贡献。

一、福建核心区重在构建海洋网络

福建古时候为闽越之地,山高林密,与中原交通闭塞,直到隋唐之后才开通了闽浙通道。唐宋已降,随着邮驿制度渐趋完备,福建与内地联系才紧密起来。然而,由于倭寇袭扰,明清时期朝廷实行海禁,福建与海外的联系除了作为古琉球国通商的指定口岸外,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发展,且受制于境内高山连绵,河谷遍布,始终没有打通车马大道,福建的发展受到很大局限。近代以来,随着1842年《南京条约》将厦门和福州辟为通商口岸,以及1902年鼓浪屿开辟为公共租界,洋务运动开始兴起,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学堂的设立使得福州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海外侨胞捐资筑路,福建经济现代化步伐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福建作为对台战略前沿,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福建发展步履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福建经济才开始步入快轨道,尤其是厦门特区和福州等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闽台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福建的对外开放拉动福建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三纵六横九环”的海峡铁路网,提出“三条战略通道”,即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对内联接通道和对外开放通道,把国际、区际、区内三种开放的共生演进,把省内、省外、国外三个经济圈的对接互动,把基础设施、城市、产业三大体系的滚动发展,有机融合,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向着更大范围展开,走出了一条符合福建省情和国家战略方向的道路。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回顾福建以往走过的道路,福建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后,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海”字做文章,通过在海岸、海峡和海外三个经济圈中推进创新发展,建立海岸合作网络、海峡合作网络和海外合作网络,勇于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是由福建地理区位、海洋资源优势和侨乡优势所共同决定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海岸合作网络。福建陆地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深水岸线资源居全国首位,其中可建20万至50万吨级超大型泊位的深水岸线47公里,而且相比广东、浙江、上海等其他临近省市,福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缓解其他港口城市过度发展的压力,推动相关省市转型升级。因此,建议福建省加强岸线资源的整合,推动福建沿海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与港区之间的一体化,推动宁德、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联动发展,加大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船舶修造、海洋工程和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发展,加强与其他沿海城市、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发展联动,通过昆厦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加强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内陆省份的联动,为这些省的出海口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打造高水平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使之成为带动福建发展和内陆联动的引擎。

二是海峡合作网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台湾地区也是重要的参与方。闽台隔海相望,“五缘”关系独特,80%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有6000多家台资企业在闽发展,台湾前100家大企业有60多家入驻福建,闽台之间开航510个航次,运送旅客16.39万人次,货运也实现了从台湾到长三角、珠三角24小时内交货的目标,福建成为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尤其是与台湾最近的平台综合试验区,自2009年设立以来,作为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在对台合作、通关模式、财税、投资准入、金融保险等方面赋予其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政策,打造了一个对台贸易自由港。福建要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借助ECFA签订后的机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推进产业对接、开展制度创新,进一步拉近两岸合作关系,构建海峡两岸合作共赢网络,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海外合作网络。福建有1500万海外华侨华人,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这对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福建海外侨胞是“带路党”的主力军,福建省要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作用,吸引华商参与、促进沿线重要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合作项目建设。建议福建省依托侨办、侨联、政协等机构,建立世界福建人大会及其秘书处,定期举办组织联络活动,鼓励华人华侨为“一带一路”建设出谋划策,建言出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海外侨胞引荐,拓展与沿线国家港口、城市、产业园区、政府部门之间合作,建立广泛的海外关系网络,作为“一带一路”的社会载体。

二、海西跨越:和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首要的是推动福建沿海地区实现海西跨越,积极推进海西经济区和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海洋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建设海洋战略高地,增强福建核心区的引领、示范、聚集、辐射作用,这是核心区成功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中央政府对福建发展高度重视,相继颁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众多国家战略层层叠加,多重效应集聚释放,为海西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海西发展规划

实现海西跨越,首要的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福州、厦门、宁德、泉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构建对外开放、对内联接、山海协作的三条战略通道,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议以福州-厦门为轴线,推动宁德-福州-泉州-厦门-漳州沿海地区构建海西城市群经济圈,拓展两岸三地,强化沿海港口城市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山区城市的承接拓展作用,建设成为带动福建发展的龙头。在这一格局下,支持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全面提升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水平;支持福州、厦门、平潭等港口城市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深化与东盟海洋合作,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交流平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中心基地和人文交流的重点地区;支持三明、南平、龙岩等市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重要支撑,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在打造福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经济圈的基础上,福建还应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园区为主要载体,争取在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贸易、投资合作领域方面率先突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宣布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厦门、福州、平潭三大片区,主要意在加强对台湾开放和促进两岸全面合作,并为更大范围的开放和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带动福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不过,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制度上的优势决定了不仅局限于两岸合作,也会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推进产业对接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贸易、投资、金融、旅游和人文交流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建议福建将自贸试验区与海西经济区一并考虑,以制度创新驱动跨境合作、以跨境合作带动海西跨越,将福建沿海打造成为连接两岸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枢纽,推动海峡两岸共同融入“一带一路”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来。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西跨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它成功与否以及进展如何,直接决定着核心区的成败和成效。因此,福建省要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不能仅仅把核心区视作福建一个省的事情,而是将其看作是全中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的事情。福建省要甘当表率,永立潮头,始终从代表中国的战略高度,通过创新性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将核心区建设推向深入。同时,核心区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产能合作、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与对外合作等,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福建省要将动员国内外各方共同的力量,构建起内外结合、多方互动、官民协同的伙伴关系网络,真正将福建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发动机。

三、闽台一体:台湾海峡合作网

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自贸试验区不仅是创新改革的试验区,更是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然而,自2009年设立海西经济区以来,在推动海峡两岸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完全发力,主要原因是台湾当局并不热心,福建对台湾缺乏足够的带动力。然而,近年来,在两岸于2010年6月29日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基础上,两岸经济整合有了很大进展,且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大环境的影响,台湾当局也开始谋划“自由经济示范区”方案。在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的愿景与行动中,也提出要对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作出适当安排。随着“一带一路”的启动,台湾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福建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毗邻优势,为闽台一体化打开了新的机会之窗,推动闽台一体化,构建海峡两岸合作网络,是福建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

其实,无论是从地缘、人缘、文缘和经济合作基础来看,闽台一体化的时机都已经成熟了。在历史上,台湾隶属福建省,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语言文化隶属同一体系,且在经济方面存在巨大互补性。台湾地区是发达经济体,在制造业、高欣技术产业以及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方面全球领先,在2014年经济总量已经达到5170亿美元。福建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经济总量接近4000亿美元,两省区人口规模在2000-3000万,总量和规模大体对等,闽台一体化不会给台湾带来政治和安全上的冲击。因此,福建省要充分发挥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推动福州与台北,厦门与高雄之间的互联互通,从南北两端全面推动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对接台湾的台中港、花莲港、高雄港、台北港等地,形成环海峡的跨境自由贸易区,借“一带一路”东风,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受过去两岸关系紧张的影响,海峡两岸地区为军事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严重滞后。随着ECFA签订后,两岸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港口对接、航线合作、海关查验、检验检疫等对接方面搭建更大的平台,推动彼此来往的便利化。建议福建省在十三五期间支持台资企业参与福建港口建设,支持两岸航空港的合作,拓展闽台海空直航,发展临港经济。加强两岸海上运输合作,共同打造环台湾海峡港口群和航运中心,建成辐射华东、华南和台湾地区的海运快捷网络。推动闽台通关合作,推动建立闽台一体化办事机构和行政运行机制,创新口岸监管服务机制,逐步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

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台湾自由经济试验区推进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福建和台湾在产业发展上存在互补性,随着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台湾当局也从2013年开始已经将台北港、台中港、基隆港、高雄港、苏澳港及桃园国际航空城等“五海一空”六个自由贸易港区直接升级为“自由经济示范区”,与平潭特区、古雷半岛石化基地等可以进一步扩大合作,建立两岸互动的合作框架。建议福建省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之间的对接,根据福建自贸区三个片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地理远近,与台湾自由贸易港区实行“区区对接”:福州片区-台北港、平潭片区-台中港、厦门片区-高雄港,制定好产业对接和跨海峡产能合作的方案,并开辟第三方市场,实行人员自由往来、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动、货物自由流通,建立贯通海峡、联通世界的环海峡跨境自由贸易区(FTA),并积极推动将设立环海峡跨境自由贸易区纳入海峡两岸ECFA后期谈判议程。

推动两岸人文交流,让两岸命运共同体在闽台一体化进程中落地生根。福建与台湾历来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两岸一家亲”的重要载体。要在推动闽台一体化的同时,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两岸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建议福建省推动闽台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厦门大学与台湾各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师资互聘、师生互访、学历互认,带动两岸教育合作向着更深的领域前进。同时,加强闽台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对接的研究,尤其是牢牢抓住海外福建华侨这个群体,推动老侨与新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冰释前嫌,共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福建与台湾,隔海峡而望,两者本属同根所生,却长期受制于两岸政治关系制约,迟迟没有获得大的进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闽台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海峡两岸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推动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寻求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共赢。这不仅是两岸人民之福,更是整个世界之幸。

四、海洋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不仅要搞好海西跨越和闽台一体,更要在海洋合作网络上大有作为。尽管从海洋资源上来看,福建并不是海洋大省,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在经济总量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很难发挥“一带一路”主力军和排头兵的带动效应。然而,福建作为中国南北海上运输大通道的交汇点,其山海相连的地理特点更决定了福建省在发展海洋经济和推动海洋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之下,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强省在对接方案上强调贸易、文化、制造等侧重点不同,福建可以专心致志地围绕海洋做文章,将福建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福建港口

一是国内海洋协同发展。福建是海洋大省,有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福建省拥有中国最长的3752公里海岸线和125个港湾,海岸线居全国第二位,海峡、海湾、海岛和港口资源丰富,201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500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全国第一,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所有这些资源表明,福建在建设海洋强国中大有可为,海洋经济成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应大力加强以港口为重点的海上通道、陆海联运通道、航空通道建设,进一步畅通福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与海外的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议福建在加大核心区海洋事务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中国海洋论坛、海洋研发协同创新机制、海洋产业联盟、海洋渔业联盟、海洋合作部省协调机制等渠道,加强与广东、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广西、海南等省区市的区域协作与统筹,加强与国家涉海部委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国内海洋渔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作,构建国内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协作网络,协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二是海洋合作网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点是与沿线国家建立海洋合作网络,涵盖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尤其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机制、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口岸服务、跨境电商服务、大型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等资源的互联互通,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信息中心,打造便捷的通关体系。福建省提出的对接方案根据历史基础、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现状等情况,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重点合作方向明确为建设三条海洋合作走廊,即从福建沿海港口南下,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向西至印度洋,延伸至欧洲的西线合作走廊;从福建沿海港口南下,过南海,经印度尼西亚抵达南太平洋的南线合作走廊;从福建沿海港口北上,经韩国、日本,延伸至俄罗斯远东和北美地区的北线合作走廊。建议福建省围绕三条海洋合作走廊建设,在省和地方政府层面完善常态交流机制,尤其是推动沿线海洋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定期对话机制,建立专门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不断扩大海洋合作网络,打造“创新、合作、共赢”的中海洋合作平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助力。

三是全球海洋事务治理。福建不仅要深化与21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更要积极参与全球海洋事务的治理,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建议福建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下属的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国际海洋法法庭以及一些专业性的海洋渔业组织的活动,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中的存在感,并参与规则制定,逐渐增强中国作为海洋强国的影响力。同时,作为核心区,福建也要积极参与跨国海上安全合作,积累跨国海上安全合作的经验,特别是与东盟等国家加强在海洋观测和预报领域的合作,推进海洋搜救、海上减灾防灾、海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合作,建设联合海啸预警和减灾合作与服务平台,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航行安全。

总之,福建虽然在总体海洋实力上比不上其他沿海大省,但福建在海洋事务和海洋合作上存在比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中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均已超过亿吨,港口运力已经具备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同时,福建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外侨胞遍及世界各地,如果福建核心区专心致志地围绕海洋做文章,将沿海港口集中锁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推动这些港口、码头、航线等方面的合作,完善海陆空和信息通道等基础设施联通,并辅之以物流集散基地、运送中心、通关合作和人员往来等合作,福建完全可以成为链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成为统筹陆海、沟通内外的发展枢纽和合作平台。特别是重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主通道、主枢纽、口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及国家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二级渔港和避风锚地,使之成为链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航运中心。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6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