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章节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报告
封 面 广东篇 上海篇 山东篇
更多章节

章节选择

封面 广东 上海 山东 河南 北京 福建 天津 河北 新疆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云南 黑龙江 广西 贵州 西藏 长江 重庆 四川 陕西 甘肃 宁夏 江苏 青海 湖南 浙江 安徽 山西 湖北 江西 海南

向西门户的机遇期已到来,陕西机不可失

——带路调研:各省市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导语 “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6年,各省将会根据方案展开“一带一路”系统对接。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

作者:赵可金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

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蒙古西部。在这一广袤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地广人稀,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属于不发达地区。目前,这一地区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6%,人口9760万,占全国4%,经济总量不到4万亿元。但是,西北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相邻,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之一,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碰撞的重镇。同时,西北地区资源丰富,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33.7万亿元,其中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石油储量占23%,天然气储量占58%,镍储量占62%。,铂储量占57%,钾盐储量占97%,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将中国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是中国西北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带一路”所着力探索的课题。

针对西北地区的发展瓶颈,向西开放是开发西北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国在强调继续提升沿海和向东开放的同时,日益重视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大力实施向西开放,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结合、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放相结合、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相结合,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因此,向西开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的《愿景与行动》中,特别强调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窗口作用,强调要新疆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甘宁青等省市区要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显然,如何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的地理区位、资源优势和对外开放的优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为西北地区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注入动力,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西北地区各省区市的重要任务。

经略西北:“一带一路”的向西开放。

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中原政权倚重的重要腹地,也是草原民族进攻中原的重要前哨和中原王权抵挡外敌入侵的军事要塞,更是中原通往西域诸国的交通要道和商旅重镇。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逐渐形成了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沿“丝绸之路”崛起了洛阳、长安、敦煌、龟兹、疏勒、塔什干、阿拉木图等众多繁华都市。宋明之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且西北内陆日益为金、夏、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从广州、泉州、宁波、杭州、登州等港口城市出发直到南洋和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旺,陆上“丝绸之路”日益萎缩甚至衰落萧条,曾经的辉煌城市逐渐沦落为不为人知的偏乡僻壤。

近代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沙俄势力向东扩张,西北内陆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受到限制,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为马家军的军阀所控制,采取“甘、河、回、马”的用人标准,所辖城市更加落寞。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部分区域开创根据地,并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了陕甘宁边区,一度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中共联系世界的中心。新中国成立后,陕甘宁边区裁撤,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纳入了国家统一计划发展的轨道。但是,西北边防安全形势严峻,在和平解放新疆后,中央政府借鉴历史上历朝历代采取的屯垦戍边的经验,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共11万人就地安置,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实行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攻势的两面压力影响,中共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角色,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口号,将大量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从东向西进行战略转移,少数国防尖端项目实行“靠山、分散、隐蔽”,对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由于受计划体制、政治运动和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三线建设出现了很大问题,很多项目并没有形成生产力,也没有根本改变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中国经济重心也向东南沿海偏移,西北内陆地区长期发展迟缓,甚至受到经济资源和发展要素东移的影响,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为缩小区域差距,从2000年开始,中央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实行一系列优惠和转移支付政策,意在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重点工程已经竣工和正在进行,极大地改变了西北地区的面貌。

在“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体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西部地区尽管相比过去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在进一步拉大,更严重的是西部地区并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势头,甚至社会不稳定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复杂的民族、生态、文化等各种问题随之显现。更为紧迫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问题,中东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地区,其中,中东地区进口原油虽然占进口总量的比重有所降低,但依然维持在51%的水平,且中国90%以上的进口石油走马六甲海峡。近年来,随着南海、东海和黄海等海洋争端的日益多发,荒置多年的古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特别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D四条管线建设开通,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每年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输气规模将达到850亿立方米/年,占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的奖金40%。因此,链接中国内地与中亚地区的古丝绸之路战略重要性迅速上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随之提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的提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和深化。依托新亚欧大陆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在帮助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有助于促进我国向西开放,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东欧、中欧、西欧等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支撑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愿景与行动》的规划来看,“一带一路”可能会改变西北地区在中国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从内陆腹地转型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作为内陆边疆地区的新疆,“一带一路”的开拓一下子改变了新疆远离内地的内陆劣势,成为对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以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为核心的北疆城市群和以喀什为重心的南疆都有机会成为类似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深圳、上海那样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的定位,使新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举足轻重。同时,推着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的改善,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西宁为轴线的兰西城市群和以银川为核心的沿黄城市群彼此之间密切互动,有望借助新亚欧大陆桥畅通的优势,崛起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成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因此,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以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为重要节点的西北城市群经济圈和以乌昌石为核心的新疆城市群经济圈与太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沿海城市群连成一片,一条横贯东西的“黄河经济带”轮廓便成型了,它与长江经济带、东北经济带一起,形成驱动中国发展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经济大动脉,能够为“一带一路”和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要实现中国发展中路突破的“黄河战略”,离开西北经济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建议国家在设立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基础上,推动陕甘宁青协同发展战略,以切实深化区域合作为导向,以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构建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重点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加强统筹协调、深化务实合作,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功能载体、中国经济新的战略性支撑带。特别是推动跨区域合作示范区,积极塑造带动地区发展的区域增长极,通过推进区域合作一体化带动西北各区协同发展,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陆海联动,与沿线国家的协调行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陕西地处内陆中心腹地,横跨南方气候与北方气候,是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大西北的门户,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陕西有常驻人口3775万,2014年实现GDP17689亿元,人均7579美元。同时,陕西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古迹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标志性地区,也是世界各国游客青睐的地区。早在西周时期就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秦汉时期的咸阳人口接近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汉唐时期的长安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宋元之后,中国政治经济重心东移,陕西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陕西成为中国第一军工大省,拥有数量众多的军工企业,制造范围遍及全军各体系,陕西军工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比如西安拥有全国最大的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区,其航空产业总资产和总产值均占到了全国的1/3强;西安也拥有全国最大的军事工业产业聚集区,历次国庆大阅兵中所展示的部队新式武器装备的一半是陕西生产的。此外,陕西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六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其产业规模、税收贡献、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陕西之所以在军工产业高科技领域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最主要的原因是陕西科技综合实力雄厚,居西部第一、国家前三,是全国航空、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陕西省有各类科研机构1061家,全省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10万人,“两院”院士59人,国家级高新区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测绘局总共5个测绘大队就有3个在陕西西安,全军唯一的作战测绘研究所在陕西西安,中国最大的高科技农科城在陕西杨凌。同时,陕西省拥有高等院校88所, 其中,211 大学(全国100所)8所、985 大学(全国50所)3所,高校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此外,陕西还有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陕西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陕西苹果产业是中国苹果产业的领头羊,甚至取代了美国蛇果成为世界鲜苹果贸易的领头羊。近年来,陕西省在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同时,不断培植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然而,受制于陕西文化思想保守、缺乏冒险精神、抢抓机遇意识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畅等因素,陕西与其他兄弟省市相比相型见拙,陕西的人文底蕴、资源优势、军工产业优势以及科技文化优势并没有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的增长极角色,这是摆在陕西省面前的重要课题。

不靠海、不沿边,是陕西发展的难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对陕西省的转型发展和经济腾飞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市场的拉动下,陕西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得以释放出来,有助于转化为向西开放和发展的新优势。在“一带一路”的规划中,陕西省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并说道“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后,陕西省在2013年11月7日在西安召开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座谈会,明确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发挥陕西省“一带一路”中心区域作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陕西对外开放大发展。在陕西省上报的对接方案中,陕西省对接“一带一路”重点打造“五个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金融合作中心,共涉及200多个重点项目。具体来说,陕西对接一带一路,呈现出“一圈一带,两廊展开”的战略轮廓:

一是打造关中-天水城市群经济圈。

陕西省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意思是要将陕西建设成为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有利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然而,从陕西自身现有的实力来看,要想真正崛起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还力不从心,需要与附近的省区市协同发展,建设以西北地区的城市群经济圈,成为舞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增长极。问题是,周边省区市大多属于不发达内陆地区,很多省市自己还顾不过来,更谈不上与陕西一起拼丝绸之路经济带了。从现实可能来看,最可能的思路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以西咸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区等建设为着力点,提升西安、咸阳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人文历史古都,形成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信息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将附近的咸阳、临潼、商洛、临潼、杨凌、铜川、宝鸡、天水等城市连为一体,打造关中城市群经济圈成为西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关中城市群经济建设过程中,要着眼于打造西安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西安距离海岸线1500公里,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我国内陆城市中的典型代表,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安被确立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2009年,国务院批复和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为西安建设发展指明了新的目标。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基本定位后,西安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六大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交通通信中心、经贸合作中心、能源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为此,建议陕西省与西安市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区位、雄厚的科技人才力量等优势,依托西咸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自主创新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和陆港等已有基础,建设内陆地区自由贸易区,将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整合起来,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将西安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际人文交流和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在集中打造西安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同时,还要着力推动西安与其他区域城市的内引外联,形成便捷通畅的国际化大都市。从内引角度来说,陕西省要推动西安与关中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一小时工作生活圈,推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从外联角度来说,陕西省要加强西安与其他沿海、沿边和沿线国家城市的互联互通,延伸西安的社会关系网络覆盖更大的范围。目前来看,陕西省和西安是最缺乏的国际化战略的科学咨询、论证和评估支持,这一点极大地制约了陕西对接“一带一路”的努力。建议陕西省专门成立国际战略研究院,加强陕西省国际战略规划,吸引世界经济、国际战略、海外利益保护、投资咨询、区域国别研究的专家,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新型智库,为西安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陕西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提供高效的咨询服务,制定合理的国际发展路线图。

二是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

在推动西安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建设关中城市群经济圈的同时,陕西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是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推动“丝路通关一体化”改革,形成陆海空、立体化的交通物流通道,构建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是向西将可打通经过新疆连通中亚直达欧洲的陆上物流大通道,向东则可畅通经过山东直达日韩,远赴欧美的海上物流大通道,并借助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发展临空经济,形成“空中丝绸之路”和“网上丝绸之路”。

推动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沿新亚欧大陆桥实现互联互通和商贸物流互联互通。西安是我国内陆最大的交通通信中心,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和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欧洲与中亚国家客流、物流进入中国的出入口和集散地。西安有全亚洲最大的高铁车站,可形成陆上丝绸之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已开通国内外航线242条,年旅客吞吐量2600万人次,有构建“空中丝绸之路”的坚实基础;西安是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是建设“网上丝绸之路”的理想试验区。建议陕西省在已批复的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基础上,建设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和内陆空港城市示范区,结合铁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共建国际陆港,着力打造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枢纽,推进与东北沿海港口和沿线国家口岸的通关便利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助力。

推动临港经济、临轨经济和临路经济的互联互通,把沿线城市和产业园区建设成为“西来东去”的出海点和“东联西出”的汇聚点。陕西是军工产业重镇,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科技创新基础,是开展创新驱动战略的绝佳舞台。建议陕西大力推动与沿线国家共建产业园区和能源资源合作,合作共建融资平台和产业联盟,引导欧亚各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证券交易中心落户,申请亚投行、丝路基金在陕设立分支机构。尤其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矿产、能源、农业、旅游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建沟通内陆和海外的合作平台。

推动深化同沿线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妥善化解文化摩擦。陕西地处中原内地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前沿地带,“一带一路”的深入合作必然会相应带来源于语言、文化、宗教和物质利益的纷争。建议陕西省要搭建更多人文交流平台,比如建设欧亚文化博物馆群、丝绸之路博览园、丝绸之路风情街、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大唐西市等,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推进与中亚、南亚、西亚以至欧洲各国广泛开展教育合作,打牢民心相通的长久基础。

三是实现南北两条经济走廊辐射展开。

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东西联通之后,还要充分发挥这条经济带与关中城市群经济圈对陕西及其周边省市区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地区实现共同发展。由于陕北地区分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三个片区,在气候和文化上也存在区域差异。在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对接“一带一路”基础上,还要辐射带动陕北和陕南发展。具体思路是以大西安为核心,宝鸡、榆林、汉中、渭南为增长极,以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为东西向主轴,以西包—西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为南北向主轴,陕北长城沿线和陕南十天高速沿线为两带,依托布局合理、以大带小、功能互补的城镇群,引领大西北、辐射新丝路。

向北方向,以西安为龙头,推动西安-铜川一体化,进而带动洛川-延安-榆林实现共同发展,并支持榆林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在陕北地区再造一个增长极,与关中城市群经济圈共同带动陕北内陆腹地实现共同发展。建议陕西省加强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等加强协同发展,通过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发展战略协调,将关中城市群经济圈与呼包鄂经济圈、宁夏沿黄经济圈、兰西城市群经济圈、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将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极效应不断放大。

向南方向,以西安为龙头,带动陇南、安康、汉中融入新亚欧大陆区经济带,并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带动陕南地区共同发展。目前,渝新欧铁路自2011年1月28日开通运行以来,已经成功解决了沿途各国的通关问题、宽轨准轨转换问题、电子锁问题、沿线铁路信息沟通机制和快速处理突发事故机制问题、全程统一运单、电子产品冬季试运输方案等,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线放行的便捷通关,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费用。建议陕西省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沿途建设物流仓储园区和产业园区,完善口岸和通关系统,创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入园投资创业,推动陕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之,“一带一路”的确为陕西打开了向西开放的门户,使陕西从内陆腹地城市一下子成为向西开放的新起点。与河南的地位类似,陕西地处东西南北、海陆交通的要塞,交通四通八达,尽得地利之便。对陕西来说,只要坚持打通东西、畅通南北的战略,着力打造西安成为内陆开放型改革开放高地,依托西安建设关中城市群经济圈,并与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东西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南北辐射带动两条经济走廊,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

(此研究成果将以连载形式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21

凤凰国际智库出品 监制/邹明 编辑/黄杰